布达拉宫|如何利用科技感知布达拉宫“心跳”?( 二 )


这些传感器可以24小时实时监控裂缝宽度变化、环境温度、墙体和柱子的倾斜角度、梁柱变形感知人群荷载等等 。
北京交通大学布达拉宫结构与监测中心常鹏老师表示,传感器点位的选择在预防性保护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尽可能减少建筑本体的影响 。
二期平台系统运行一年多以来,监测情况比较平稳,数据突变情况较少 。 在人群增多时监测数据变化会大一些,不过人群减少后数值又恢复正常 。
北京交通大学布达拉宫结构与监测中心白凡博士在采访中提到,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所监测的地垄湿度情况变化明显,尤其在夏天雨季,地垄湿度较高 。 而地垄的位移数据也随着湿度的变化呈现出了周期性改变的规律 。
在监测终端,每个传感器均配有二维码,扫描后,管理者可看到该传感器安装前后结构的状态,以及历史监测信息和实时监测信息 。 相当于可查看监测对象的病例情况 。
【布达拉宫|如何利用科技感知布达拉宫“心跳”?】白凡博士表示,监测系统会自动形成定期报告,目前按照季度设置形成,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建筑健康状态 。 如遇特殊事件会以短信方式及时通知布达拉宫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以及项目管理人员 。
如果布达拉宫信号中断,会造成数据丢失吗?常鹏表示,监测数据包括本地存储和云存储,如果信号缺失,系统自动在三小时内补传 。 这个自动补传程序测试了一年,比较成功 。 另外,如补传仍然失败,会发短信通知管理人员,进行人工干预,人工从本地存储库中补传上去 。 几乎每三个月,我们项目组都要从北京去西藏一次,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定期巡检 。
土登次仁说,自第一期实施以来,近10年共800个传感器积累了布达拉宫心跳数据超过1000万组,它为布达拉宫、西藏乃至中国特色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