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 三 )


但是,最终的效能还需临床进一步的验证。
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
文章插图

AI在腹部影像当中也有探索,但是由于腹部影像的特殊性及难度,国内AI多数研究以单中心、小样本为主,结果的可靠性尚需进一步验证;而且多为回顾性分析,是否能真正地应用于临床,还要开展更多的前瞻性研究。
国内AI商业化产品目前多采用单一影像或病理数据,对疾病进行影像识别和病理诊断,无法综合医疗数据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衡量,造成治疗、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相关AI产品的缺乏。
在腹部领域,还有一些跨模态的复合任务流程,进入到了智能分析、智能报告和手术规划等领域。
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
文章插图

国内外在骨骼系统AI的研发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 主要集中在骨龄和骨折,能够解决的疾病问题还是比较少的。
另外,AI骨关节影像的研究和应用多是对于简单病灶或征象的识别,是否能达到“辅助诊断”水平、如何对复杂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仍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在其他影像当中,AI也有大量的使用,包括病理AI、皮肤AI、眼底图AI、脑电图AI等。
但是,最复杂的医学影像AI应用,仍当属常规的放射影像、病理影像。
AI医学影像的准入——监管批准随着医疗AI产品逐渐成熟,也获得了监管部门的批准。
从2020年到目前,医学影像AI行业已经拿到22张三类证,大部分都是心胸领域。
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
文章插图

这些标红的企业都是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的成员,这也是让我非常开心的一点。
随着三类证的下发,中国医疗AI企业的产品也体现了国际化能力。推想的产品落地欧盟、入选了联合国采购名录,Airdoc的产品在澳大利亚获得了澳媒的称赞,汇医慧影也把产品输送到了拉丁美洲,以及亚太地区泰国、马来西亚和欧洲以及非洲地区。
鉴于中国的人口与数据优势,我们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一个领跑者。
回到一开始提到的一个话题。AI医学影像越来越呈现“一横一纵”的发展趋势,怎么理解?
“横” :覆盖更多部位、更多病种 更加接近医生的临床工作模式,大幅提升医疗效率、准确性和标准化程度,横向覆盖多部位、多病种的AI产品才能更好满足医院需求。
“纵” :深入疾病诊疗全流程由单纯的病灶检出、量化,向良恶性诊断延伸,并进一 步向放疗规划、手术规划等临床领域延伸。人工智能深 入应用于院前筛查、院内检测和诊断,以及治疗、介入 治疗和术后康复等方面,即疾病“筛诊治管研”全流程。
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
文章插图

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
文章插图

现在拿到证的企业,大致都可以用这一战略进行概括,不断地提升产品的临床价值,形成以疾病为中心的智能化、标准化临床工作流程。
除了在临床上协助医生进行临床工作,人工智能还大量应用与医学影像的研究。例如,
医学图像采集、重建以及图像质量处理的优化;
医学图像特定解剖结构的识别、检测与定位,图像内特定病灶的识别;
医学图像精准分割和图像配准;
【 G上海长征医院萧毅教授:医学影像 图像】影像组学与疾病预测、诊断、预后之间更为精准的关联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