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细品的是 , BAT三家对于这些AIGC应用平台的底层逻辑大同小异 , 都是以“开源”为主要突破口 , 通过算法的开源助力AI技术在产业垂直化落地 , 从代码开源业务拓展到模型开源需求的满足 , 以打造平台的方式将开发者和用户连接起来 。
顺着这样的逻辑 , BAT三家的布局重点也逐渐向开源倾斜 。 例如今年11月份 , 阿里达摩院牵头推出魔搭社区ModelScope , 首批上架超300个模型 , 均全面开源并开放使用 。 12月份 , 百度公开多项AIGC专利 , 披露的专利技术是百度AI作画产品文心一格的底层技术之一 , 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更多用户实现一语成画 。
本质上 , AIGC就是一种利用AI技术自动或者辅助生成内容的工具 , 开源则是AIGC踹入市场 , 推动AI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最好一脚 。
值得关注的是 , 如今的AIGC虽然被广泛应用 , 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 参照百度CEO李彦宏所讲的AIGC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助手阶段 , 第二阶段协作阶段以及第三阶段原创阶段) , 纵观当前各家的服务能力大多停留在助手阶段 , 即用AI相关的技术帮助创作者进行更高效率的写作、拍视频 。 如何实现自由创作 , 还需要在技术创新上加深研发 。
不管怎么说 , 目前AIGC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 , 还未建立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壁垒 。 对AI技术驾轻就熟的BAT而言 , 此时谁能在技术创新上快一步 , 赶超他人先入为主 , 谁将夺得更大的话语权 。
“钱”路漫漫
说起来 , 抖快、BAT对纷纷涉足AIGC的一个重要原因 , 就是在增长与红利几乎见顶的互联网 , 找到新的商业变量和技术变量 , 以博取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
虽说如今AIGC已经渗透进各个平台、各个线上场景当中 , 教育市场的阻力的确减少许多 , 但要谈起AIGC大规模商业化还是不切实际 。
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不成熟 , 内容质量不稳定 。 现有的训练模型在文本生成图像上仍然面临理解或生成不准确的问题 , 比如火爆社交平台的“AI绘画”频频出现的“离谱”现象——人画成动物、动物画成人;一人成两人、两人画成一人......AI生产内容的精准度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
另一方面商业应用场景较少 。 Gartner相关报告中明确指出 , 当下生成性AI所创造的数据占到所有已生产数据的比例不足1% 。 整体渗透率低是一个原因 , 技术限制场景拓展也是另外一个原因 。 现有的技术还需要持续突破才能支撑视频或其他内容的生产 , 不同于图像 , 视频生成的数据量过于庞大 , 并不好处理 。 例如国外Meta的Make-A-Video , 其当前的智能创作还受到帧数、像素等的掣肘 。
综上来看 , AI绘画商业化方面仍处于摸索阶段 , 应用场景商业化性价较低 , 且变现方式较为单一 , 短时间内用户的付费意愿可能不会太高 。
就对比海外而言 , 部分独角兽已经展现了商业化落地的潜力 , 比如海外的独角兽jasper依靠着订阅费在2021年创造了4000万美元的收入 , 今年预估收入为9000万美元 。 而国内刚走红的AIGC领域 , 目前还没有走出有可观收入规模的玩家 。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 现在国内大多数玩家都盯准了开源技术布局 , AIGC门槛进一步降低是不假 , 但产品同质化也是后面可能会愈加凸显的问题 。 一旦产品严重同质化 , 提高C端用户的付费意愿又是另一个难度 , 所以 , 在此时快速找到AIGC产品的差异化 , 培养忠诚用户 , 于抖快、于BAT来说或许才是下一步发掘AIGC新商业想象空间的关键所在 。
两大“强心针”
AIGC是巨头们趋之若鹜的领域 , 必是有它们追逐的道理 。 当下AIGC还未获取到乐观的商业认可 , 可能是因为还不到AIGC商业价值爆发的时机 , 未来与相匹配的风口发生碰撞或许会有更多的意外之喜 。
- 鼠标|时刻关注心、血、氧,护心、护体、保健康 - didoG28SPro智能手表
- 创维|7.99mm的厚度、192g重,手感相当轻薄
- C++|时刻关注心、血、氧,护心、护体、保健康 - didoG28SPro智能手表
- 网吧|性能、颜值、影像全到位!一加11评测:无短板的轻旗舰
- 显卡|首发40系显卡、独占旗舰CPU!ROG 23年先秀肌肉,新品性能够期待
- CPU|蒙脱石散、诺氟沙星,2023年第一大瓜来了
- 老罗调侃要拍《真还传》被刷屏点赞、已还4亿债务!直播很赚钱?
- 任正非: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华为、荣耀终分手
- 三星或成最大赢家!华为下调明年手机出货量、暴跌74%,何去何从
- 雷军:我很OK!三季度小米业绩爆表、出货及市占率全球反超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