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展历程( 二 )


今年6月 , 全球汽车和车辆供应商西门子对WiTricity进行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 , 用于家庭、停车场、工作场所或车队的解决方案 。
1894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展历程
文章图片
就像WiTricity首席执行官阿历克谢?格鲁岑(AlexGruzen)说的:“最终 , 你会感觉拥有了一辆无限里程的汽车 。 除了开车、停车 , 没有额外的工作需要做 。 ”无线充电 , 看上去只是省去了拿起充电枪插入充电口的过程 , 但实际上通过无线充电可以将充电规范和接口完全统一化、比之有线充电布局要节省空间、能够解决很多存在充电桩安全问题、可以为自动驾驶出行业务提供完全无人化运营 。
1894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展历程】一旦技术成熟 , 它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 市场研究机构AlliedMarketResearch(AMR)对未来市场发展给出了积极的预测:全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市场规模从2017年2.2千万美元 , 预计到2025年增长至14亿美元 。 2、现实阻碍
上一次无线充电技术这么热闹 , 还得追溯到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初期阶段 。 2014年10月 , 中兴通讯在成都“西博会”上展示了与蜀都客车携手研发的全球首款无线充电微循环电动客车 。
但后来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发展 , 并没有如预期般美好 。 反倒是充电桩和换电模式逐渐成为补能的主力军 。 无线充电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 , 都遇到了哪些障碍?
对手机而言 , 小功率无线充电已经通过电磁感应实现 。 简单来说 , 就是在无线充电器和手机上分别内置线圈 , 当手机和充电器靠近的时候 , 无线充电器中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 , 在手机的接收线圈产生电流 , 从而为手机充电 。 但将这种技术用在电动汽车上 , 难度陡然增加 。
1、充电功率不足 , 无法代替慢速充电器:最初的技术限制在于充电速度和电能转换效率 。 通过磁场来传递电能的效率始终比不上有线充电直接通过导线传输 。 另外 , 充电功率越大 , 能量损失和设备发热也会越大 。
1894年|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发展历程
文章图片
2、泊车精度要求高:约尔(Yole)发展公司电力电子和电池首席分析师米兰?罗西纳博士表示 , “无线充电器和手机可以密切接触 , 但很难将车辆准确定位在充电器上 , 而且充电器(能量发射器)和安装在车辆上的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手机无线充电所需的距离 。 ”
也就是说 , 无线充电的发射器与接收器 , 需要精准对齐 。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 , 解决方案是通过车载摄像头画面给驾驶员停车提供指导 , 将车底部的感应板和车库地板上的充电板对准 。 但这样的操作 , 和手动插插头比 , 显然后者还要方便一些 。
3、充电安全性不稳定:阻碍无线感应式充电技术大规模运用的瓶颈主要是对于辐射的担忧 , 因为无线充电会产生强大的磁场 。 当人或动物位于电动车和充电装置之间时 , 有可能带来电磁伤害 。 因此 , 电磁感应式的无线充电 , 在充电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金属异物或动物的存在 。
4、成本高:对绝大多数新技术而言 , 其普及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并不是技术的突破 , 而是使用成本的降低 。 无线充电所需的关键元器件都未实现量产 , 例如线圈、电容等价格昂贵 。 据中惠创智产品经理周德勇预估 , 7.7kw的私人无线充电售价在1.2万元左右 , 即便未来无线充电达到100万套数量级 , 其费用依然高出传统充电桩30%左右 。 因此 , 无线充电将主要配置在中高端车型上 , 前期销量会有一个“爬坡”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