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ork|一见心动,酷比魔方iWork GT i5-11代随行本,新品尝鲜全网抢先测评( 二 )



一见心动 , 肆意行走!既然你现在正在浏览这篇测评 , 相信你目前的定位一定不是安卓平板、iPad , 也不是笔记本 , 而一定是平板笔记本 , 对不对?相比平板 , 平板笔记本二合一产品增加了办公属性 , 即使安卓平板、iPad把办公吹得多么具有生产力 , 对不起 , 永远没有Win系统的笔记本来的更加直接和方便;相比笔记本 , 平板笔记本二合一产品则是增加了便携属性 , 这台机身重量仅610g的酷比魔方iWork GT随行本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拎起就走 , 丝毫不用考虑旅途中动辄1kg甚至1.5kg以上笔记本所带来的累赘 , 况且它还可以就像平板那样手持使用 。

如果你有办公键盘输入的要求 , 酷比魔方iWork GT有两款键盘可供选配 , 左侧是“悬浮”磁吸键盘 , 右侧是普通磁吸键盘 。 来欣赏下悬浮磁吸键盘的图赏吧:



这两款磁吸键盘你喜欢哪个呢?显然 , 悬浮磁吸键盘更加精致 , 但是注意悬浮磁吸键盘的触摸板不带左右键物理按键 , 不过这个不算什么问题 , 毕竟触摸板单指单击就是左键 , 而右键只需要双指单击即可实现同样的功能 。
另外 , iWork GT随行本搭载的这块11英寸2000×1200分辨率全贴合全面屏 , 超窄边框 , 一眼沉浸 , 显示画面通透 , 细节清晰 。 近180°的可视角度让你在各个角度都能领略到这块屏幕的高素质表现 , 感受过目难忘的视觉体验 。

悬浮键盘和普通皮套键盘都是通过酷比魔方iWork GT背部的5个金属磁吸触点来实现自动连接使用的 。


在iWork GT的顶部分别有散热孔和开关机/锁屏、音量按键 , 机身右侧同样有散热孔 , 支持TF卡扩展存储、3.5mm音频输出、一个USB3.0接口 。

在其左侧的接口是我个人比较惊喜的地方 , 这次酷比魔方“破天荒”地在iWork GT上竟然同时配备了两个全功能Type-C口、还有一个Micro HDMI视频输出接口 , 首先 , 这个Type-C口支持45W PD协议快速充电 , 充电40分钟 , 即可回血约50% 。

其次 , 这两个Type-C口还支持Type-C视频输出 , 如果你恰好身边像我一样正好有一个便携大屏显示器 , 或者本身你的台式显示器就支持Type-C输入(例如我公司里的联合创新INNOCN 29C1F就支持) , 拿完全用一根Type-C视频传输线就搞定了 , 压根不需要Micro HDMI 。 看完了外观和接口 , 接下来 , 就让我们看看这款随行本的性能究竟如何吧!

首先验证下iWork GT的具体硬件配置 , 打开AIDA64 Extreme , 系统概述里能够看到 , 酷比魔方iWork GT采用的CPU正是英特尔11代酷睿?? i5-1135G7处理器 , 全新Willow Cove架构、10nm SuperFin制程工艺 , 单核睿频高至4.2GHz , 集显1GB英特尔锐炬Xe Graphics显卡 。

iWork GT随行本配备的是8GB LPDDR4x高速运行内存 , 测试其内存读取、写入性能 , 速度高达66000MB/s , 无论是读取还是写入 , 均位列前排 。

iWork GT的硬盘采用的是256GB PCIe高速固态硬盘 , 有一说一 , 这个容量着实有些捉襟见肘 , 不知道后续有没有1TB的高配版 , 用Crystal Disk Mark测速 , 这块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为1738MB/s , 写入速度972MB/s , 我在想能不能更换成我手头的1TB固态 , 可惜我不会拆机 , 也担心失去保修 , 稳妥起见先这么用着吧 。

当看到i5第十一代处理器的时候 , 其实我就不太为它的性能担心了 , 那些低端U和11th处理器一眼的差距 , 傻子都能看出来 , 新版鲁大师随便跑个分都是73W分以上 , 没插电源且环境温度较低时 , 妥妥81W分没压力 。

3DMark Vantage是业界第一套专门基于微软DX10 API打造的综合性基准测试工具 , 现在更多人用的是基于DX11的3DMark11 , 不过给显卡跑下分又不花钱 , 跑呗 , 用3DMark Vantage测出的结果为P15080 , 跑分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