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柄|手机快充大一统,中国人先走一步( 四 )


此外 , 私有协议能够给手机厂商们带来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 。 展示动辄百瓦的自有快充技术 , 显然是厂商们“秀肌肉”的好方式 , 同时给自家产品赋予独特的产品竞争力 。
从配件销售来说 , 由于只有自家充电器才能实现最高充电功率 , 其他品牌手机无法兼容 , 因此消费者就必须要购买原品牌的配件 。
同时 , 三方厂商如果想要生产支持这一品牌的充电器配件 , 就需要得到品牌的授权 , 这笔商业授权费用 , 也是不小的生意 。
就在10月4日 , 欧洲通过了一项新规 , 要求2024年起 , 各类移动电子设备都要用Type-C口充电 , 包括苹果的iPhone 。 有分析指出 , 苹果会因此每年损失数十亿至百亿人民币 , 足可见充电认证里面的“油水”有多大 。

可以看到 , 统一手机快充 , 并非表面看上去的大家集体“签字画押”那么简单 , 背后不仅涉及安全、技术的考量 , 更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博弈 。 可以说国内UFCS协议标准开了个好头 , 但后续广泛普及或许还不会来的那么快 。
三、标准统一已成大势 , 手机快充发展趋于平稳不论是国内融合快充协议标准UFCS的落地、USB IF协会通过PPS技术规范兼容各家私有充电协议 , 还是欧盟多年来对于充电接口统一的不懈推动 , 让电子产品的充电体验变得更好、更流畅 , 一直是科技产业努力的大方向 。
电协议统一会让手机快充生态变得更好 , 降低玩家参与的门槛 , 同时让产业链更加完善 , 也有利于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
有知情人士告诉智东西 , 这次国内协会和厂商一起来做这个标准 , 核心还是希望消费者的充电体验能够真正变好 , 并且在今天 , 快充的安全可靠已经被摆在了首要位置 , 如何兼顾高功率协议互通和安全性 , 势必需要标准的统一和规范 。
就这位知情人士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 在各大协会和主要参与厂商之间 , 这次各方的参与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 可以期待后续成果 。
正如前文提到的 , 目前iQOO的最新旗舰智能手机已经支持了UFCS协议 , 要知道 , 这可是一部支持200W超高功率快充的手机 。 我们能够看到 , 只要厂商愿意 , 在技术上的难题并不是真正的阻力 。

有业内人士透露 , 目前融合快充标准第一阶段的最高功率是40W , 而第二阶段会逐步提高到65W , 后续的可用性还会进一步提高 。
有知名科技圈从业者认为 , “UFCS更像是一个‘快充保底’计划 , 未来不管是千元价位的入门款 , 还是万元旗舰 , 都能获得支持 , 同时带来安全快速的充电体验……”
目前仅小米、OPPO、vivo三家国内智能手机头部厂商的出货量就已经占到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 如果UFCS协议标准在国内全面普及 , 其很可能会成为推动全球手机快充生态统一的重要变量 。
面向未来的手机充电技术发展 , 目前“百瓦快充”已经能够实现较好的充电体验了 , 在10分钟以内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 , 对用户体验提升并没有那么大 。
后续如何做好整机厚度、续航(电池容量)、充电速度之间的平衡 , 如何优化手机的功耗策略、实现性能、功耗、发热的平衡 , 都是对厂商们更加实际的考验 。
结语:手机快充“大一统”时代或许已经不远了回顾快充十年发展 , 不难看出 , 如果不能给厂商带来实际的好处 , 只是从行业角度出发去做软性规范 , 收效甚微 。
早在2009年 , 欧盟就希望通过非强制性协议统一苹果、华为、三星和诺基亚几家厂商的充电接口 , 要知道 , 统一接口并不等于统一充电标准 , 接口只是第一步 , 而第一步就迈了十几年 , 直到今天苹果仍未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