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沈志云关于高速铁路相关技术的笔记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一片丹心在轮轨( 二 )
沈志云不赞成“老当益壮”“发挥余热” , 认为这样有可能阻碍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发展 。 他曾经数次表示“只有自己往后退 , 把这个舞台留给年轻人 , 他们才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发挥作用 。 ”因此 , 实验室通过验收后不久 , 沈志云便主动从科研一线退了下来 。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沈志云关于高速铁路相关技术的笔记手稿“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供...|一片丹心在轮轨】此后的沈志云并没有停下在轨道交通领域的耕耘 , 壮心不已的他仍不断为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才智 。
他所撰写的《引进消化 , 总结提高 , 形成特色 , 实现高水平国产化——试论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技术政策》一文 , 立足实际情况 , 极具前瞻性和预见性 。 现在纵观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 正是走的这样一条“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 。
在京沪高铁“轮轨”和“磁浮”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辩中 。 沈志云始终支持最适合国情 , 且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 并亲率中国工程院组织的考察团前往日本做实地考察 。 此后 , 他又连续发表了多篇科普文章 , 奔赴各地作宣讲报告 , 向大众阐述两种方案的优劣 。 同时 , 他表示“争论不休 , 难以决策 , 势必贻误战机 , 坐失中国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大好机遇” , 呼吁停止争论 , 尽快建设京沪高铁 。
如今 , 选择“大运量、低成本”轮轨技术的京沪高铁已经成功运营11年 , 累计旅客发送量十几亿人次 。 高铁也早已成为中国科技成果“走出去”的耀眼名片 , 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 。 而由沈志云牵头搭建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随着实验室发展一同成长起来的科研团队 , 仍然夜以继日地为中国高铁继续领跑世界不懈努力着 。
(作者单位: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 本文转自:劳动午报1月3日|技能比赛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随着组建国家实验室使命目标圆满完成|钟南山寄厚望!生物岛实验室五岁迎“新”:打破产业化藩篱、打造转化新标杆
-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1月5日|天府锦城实验室首批榜单发布 提供1.75亿元科研经费支持
- 华为|新年立下阅读10本文学小说的Flag,华为阅读年度书单一网打尽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今天(1月5日)|我国首个全息数字电网在江苏建成
- 成都离咖啡之城还有多远?
- 本文转自:人民网-浙江频道1月4日|丽水云和木玩企业组团出境抢订单
- 本文转自:人民网国家节能中心主任任献光致辞。|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应用 业界聚焦全社会参与节能降耗
-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图说 | 十张图带你了解春节返乡、节日中的个人防护细节
-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航天界有一句话:“火箭的能力有多大|建设航天强国首先要成为火箭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