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国云计算战争:阿里云的三重门( 三 )


今年5月 , 阿里巴巴发布一季度财报 , 云业务的收入167.61亿元 , 同比增长37% , 创历史新低 。
阿里首席财务官武卫在财报会议上解释 , 由于一些与产品不相关的要求 , 一家互联网头部客户决定在国际业务方面终止与阿里的关系 , 上述互联网头部客户正是字节跳动旗下的TikTok 。
此次终止合作主要由于受到美国政府的监管压力 , 可见至今 , 阿里云在北美市场依旧面临不少阻力 。

现阶段 , 阿里云的国际业务重心主要放在亚太地区和东南亚市场 。
今年6月8日 , 阿里云宣布 , 在印尼和菲律宾增设数据中心 , 并计划在三年内 , 向海外市场投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 , 扩建数据中心、支持本地软件生态发展 。
除此之外 , 11月16日 , 阿里云宣布进一步加码亚太布局 , 将在韩国及泰国新增两座云数据中心 。
目前 , 阿里云在东南亚采用的获客方式 , 依旧多采用先通过阿里巴巴投资 , 然后这些被投企业成为阿里云的客户 。
不过 , 潜力巨大的东南亚市场 , 亦吸引了云计算厂商扎堆 。 2021年 , 腾讯云多个数据中心陆续在东南亚搭建 。
国内云计算厂商之外 , 阿里云同样需要应对亚马逊AWS和微软的市场竞争 。 据《财新》报道 , 亚马逊的云服务AWS在产品丰富度和技术上仍领先于其他云厂商 , 微软则在销售队伍和政府关系上更胜一筹 。
总之 , 客场作战下 , 阿里云在国际化拓展上仍阻碍重重 。
03阿里云还能领跑多久?今年8月11日 , Gartner发布《2021年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魔力象限》 。 报告显示 , 亚马逊AWS依旧霸榜领导者象限 。 国内云厂商中 , 腾讯云处在利基玩家象限 , 阿里云则进入远见者象限 。
尽管腾讯云、阿里云取得一定成绩 , 但根据Gartner四象限的定义 , 表明国内云计算厂商皆难以在海外扩大市场份额 。
出海受阻之下 , 国内业务拓展理所当然成为重心所在 , 也因此 , 竞争越发趋向内卷 。
今年11月18日 , 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 。 财报显示 , 阿里云在2021Q3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 , 增速为33% 。 此前两个季度 , 受单一头部客户原因 , 阿里云收入呈现停滞状态 。
单就2021年来看 , 阿里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 , 但若拉长时间线来看 , 自2018年以来 , 阿里云营收增速趋于放缓 , 最近的一个财年内 , 阿里云的增速只有50% , 仅略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40.7% 。
若与华为云收入两相对比 , 与陷入增长瓶颈的阿里云不同 , 2020年 , 华为云的收入增速为168% 。

众所周知 , 现阶段 , 云计算IaaS层服务趋于同质化 , 加之疫情影响下 , 政府和企业加速上云 , 而政企业务无疑是华为最擅长的领域 。
今年4月 , 阿里云宣布调整组织架构 ,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内部信中称 , 将设立18个行业和16个区域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 。 有相关人士解读到 , “阿里云通过18个行业、16个区域来服务政企客户 。 ”
正所谓 , 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 , 面临华为的奋起直追 , 阿里云确实需要打响守擂战 。
另一方面 ,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自建云 , 例如京东云、字节云 , 随着市场上原来的大客户转移 , 留给原有云厂商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 。 越是头部玩家 , 受到的余震也就越大 。
犹记得在2018年4月 , 阿里云副总裁李津在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谈到:“在中国只有两种云 , 第一种云是拿来主义的云 , 第二种云是阿里云这样自主可控的云 。 ”
这种舍我其谁、天下第一的气势 , 直接激怒了行业其他云厂商 。 华为中国区企业级产品线一位人士针锋相对地回击:中国只有两种云 , 一种是“只会吹牛的云 , 一种是踏踏实实改变世界的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