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芯片产业太烧钱
研发芯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料 。 上世纪90年代 , 华为在研发交换机芯片时 , 一次流片的成本就高达30万美元 。 2020年 , 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高达1000亿元 ,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对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故作生气地问道:“去年我给你的1000亿 , 什么时候还我?”徐直军回复说:“老板 , 现在已经是2000亿了 。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曾说:“在半导体领域 , 每年投入低于100亿美元 , 根本进不了第一梯队 。 ”半导体公司“烧钱”速度可见一斑 。 而以“掌握核心科技”为座右铭的格力必然会持续投入资金 , 支持产品的更新迭代 。
2、打包收购成本高
因为芯片从研发、设计、生产、封装、测试 , 到最终产品应用会涉及众多供应商 , 每一个供应商都有自己的技术壁垒 , 甚至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公司都有自主的研发基地 。 因此 , 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在短期内获得完整产业链 , 那么一般行业的通行做法就是打包收购 。 这时 , 中国资本巨头们能做的只有发动“钞能力” 。
比如在去年年底 , 智路资本以14.6亿美元的价格 , 收购了台湾日月光集团在威海、苏州、上海、昆山的4家工厂100%的股权 。 不过 , 重金收购芯片相关产业对智路资本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 。
2016年6月 , 智路资本与建广资产共同出资收购了国际功率芯片巨头——恩智浦半导体 ,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Nexperia公司 , 即安世半导体 。 2020年3月 , 智路资本以29美元/股的价格收购了韩国半导体企业美格纳 , 总价共14亿美元 。 9月 , 智路资本又收购了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封测公司——新加坡联合科技 。
对比智路资本 , 格力投资500亿元布局芯片产业 , 真的算不上多 。
三、结语其实 , 在布局芯片产业这条路上 , 格力有意无意地在跟随着智路资本的脚步 。 从2017年成立至今 , 智路资本在半导体、智能电子领域已经豪掷千亿资金 , 并在全球拥有十几家芯片生产基地 , 几十个研发中心 , 如今的智路资本已发展成为了每年利润几十亿 , 员工3万人的大型集团 , 并打通了芯片的完整产业链 。 而格力想做的 , 也是要打造自己的芯片产业集群 。
2017年 , 小米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芯片——澎湃S1 , 到2021年更新迭代到澎湃P1 , 雷军与董明珠的第二场“10亿赌局”其实早已开始 。 不过无论结局如何 , 都如《人民日报》所言 , 这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胜利 , 没有谁输谁赢 。
- 芯片|上市仅4个月,跌价1000元,微云台主摄+6nm芯片+4400mAh
- iPhone|iphone14价格被曝!“胶囊”挖孔屏+三星4nm芯片,售价或5999起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瞧不起中国芯?芯片女神出手,30岁斩获国际大奖,让美国哑口无言
- 400亿芯片交易接近尾声,英伟达、ARM表明态度,禁止收购后
- 芯片|据称索尼和台积电计划在日本投资70亿美元建芯片工厂
- 体验首款Linux消费级平板,原来芯片和系统全是国产
- 算力|不靠显卡!NVIDIA在中国焕发第二春:自动驾驶芯片被车厂爆买
- CPU|阿里反贪第一人蒋芳,入职23年将7名高层送入狱,连马云都可以查
- 芯片|腾讯立功了,国产芯片迎来好消息,重要程度不亚于华为鸿蒙
- 华为上架新机,搭载麒麟芯片,5000mAh仅售13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