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2022,小米汽车静悄悄 | 向上45°( 二 )


总的来说 , 小米汽车是否承担着北方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 并不好提前下定结论 。 但在其大张旗鼓兴建工厂的动作来看 , 小米汽车对于造车资质问题 , 必然有着不小的把握 。

他强任他强 , 清风拂山岗 。 小米汽车从来都是深谙其中之道 , 一副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样子 。 但是话又说回来 , 就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 , 哪怕小米汽车再沉得住气 , 也必须紧急起来 。
小鹏汽车G9车型的失利 , 令人们看到市场残酷的一面 , 甚至不少人认为 , 小鹏会有掉队的风险 。 而强如特斯拉 , 也不得不依靠降价 , 挽回日益疲软的订单 , 以及应对随之而来的长尾问题 。
毫不夸张地说 , 如果小米汽车再不站出来 , 树立自家的品牌形象 , 到2023年 , 恐怕真的会有些来不及 。
自信地活着 , 自负地死去
与小米汽车同期的集度汽车 , Robo-01和Robo-02已然同台亮相 , 不久之后必然会迎来上市 。 华为更不必说 , 除了问界之外 , 奇瑞、极狐、江淮等都有了智选车计划 , 再加上阿维塔、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 , 其队伍更加壮大 。
竞争与市场环境变幻日益严重之下 , 小米汽车 , 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网传小米汽车谍照
小米是懂营销的 , 而且其营销能力连刘强东都自愧不如 。
所以 , 在宣传方面 , 小米汽车是否在憋着大招 , 以待一锤定音的时刻 , 同样犹有未知 。 只不过现在必须面对的还是那个问题 , 小米汽车究竟要凭借什么样的宣传内容 , 才能最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行业初印象?
从一而论 , 性价比是小米最拿手的标签 , 但面对特斯拉的降维打击 , 性价比显然没有那么好做 。 再加上将自动驾驶作为突破口 , 留给小米的或许只有一条路——智能平权 。
什么是智能平权?
简而言之 , 就是将足够完整的智能化能力 , 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 , 落实在较为平价的电动汽车上 。 显而易见 , 如今的智能标签赛道已经十分拥挤 , 小米汽车想要突出重围 , 就只能在智能上多费心思 , 甚至是赔钱赚吆喝 。

但另一方面 , 小米汽车似乎又比较害怕陷入低价陷阱 , 所以表现出来了更多的踌躇 。 好消息是 , 就最新披露的消息来看 , 雷军此时已经下定了决心 , 不再做第二个“小米手机” 。
有知情人士称 , 小米第一款车为中型溜背式轿车(内部代号Modena 摩德纳) , 分为两个版本 。 目前内部正在讨论的方案是:一个版本定位26万-30万元区间 , 另一个版本在35万元以上 。
抛开产品力谈价格 , 有点耍流氓的嫌疑 , 但相信哪怕让广大的米粉去衡量 , 小米汽车26万的起售价 , 也是超出了心理预期 。
站在这一定价区间的角度 , 小米汽车似乎是想走一下小鹏P7的老路 , 直面特斯拉Model 3的挑战 。 而小米汽车想要革命的对象 , 也并非各家“杂牌车” , 至少也会是小鹏汽车的级别 。
谁又能就此想到 , 这对曾经的好哥俩 , 竟然要拔刀相向了!

“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 , 全球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 换句话说 , 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 , 并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汽车 。 ”
雷军说得这句话 , 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 只不过现在进一步思考 , 哪怕是已有用户基础 , 与其相近的小鹏汽车 , 如今也不过才年交付12万台汽车 。
而如果小米汽车真的将首款车价格 , 定到了26万起 , 那么距离其年出货1000万辆汽车的目标 , 差得可就是天与地之间的距离 。
所以 , 小米汽车是否太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