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堵上千亿市场的“漏洞”,杭州这群年轻人出手了( 二 )


另一边的蚂蚁技术团队 , 则在努力为“鹊凿”打造管理这批原创资产的“账房先生” 。 首先这套算法需要能在作品上链前进行大范围的全网比对 , 保证内容不会本身就是“盗版” , 具备真实原创性;其次是需要解决上链内容在多个平台的监测问题 。
【原创|堵上千亿市场的“漏洞”,杭州这群年轻人出手了】这同样是一个困扰行业和中小微创作者良久的老大难问题 。
据艾媒咨询 , 2019年至2020年 , 中国短视频经济市场规模从828.2亿元跃升至1408.3亿元 。 与此同时 , 这个景气市场也在越发暗流涌动 , 搬运、片段盗用、二创并商用的利益链不断膨胀 。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数据显示 , 2018年9月9日至2022年2月28日间共受理涉网著作权纠纷案件107982件 , 其中涉短视频著作权纠纷案件仅2812件 , 只占全部涉网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约2.6% 。 徐继峰与多位短视频创作者在采访时都曾向《天下网商》表示 , 过去几年 , 许多知名插画师、视频KOL(意见领袖)都是在粉丝意外发现告知后 , 才知道作品被盗用;而更多没什么名气的创作者 , 作品被盗用 , 也只能默默承受 。
计算机视觉领域恰好是张晓博曾经的专攻方向 , 他和技术团队一起从收集大量的标注数据着手 , 然后开始训练AI(人工智能)模型 。 经他们建立的算法模型 , 可以对上链的视频内容进行智能化查重 , 从而为其衍生出“确认原创版权”“反抄袭监测”等多种保护 。
逢人便说“上链”和“AI模型” , 也成了张晓博们的常态 。 “此前 , 这个领域在全球都很少有人深耕 , 我们专门发论文 , 开源公布了‘鹊凿’建模过程中的测评数据 , 是希望让原创视频版权保护引起关注 , 让更多人深入到这个领域来 , 共同维护版权 。 ”
2022年 , “鹊凿”完成了3.0初级阶段 。 刘劲雄说 , “有数据显示 , 我国版权登记部门每年约能为400万份作品提供确权 , 但目前中国每天产生的图像、视频等作品的数量至少千万件 , 很多创作者作品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在这一供需痛点上推动数字化升级 , 是我们持续想做下去的事 。 ”
轻松上链、监测、取证 , 为内容创作者带来“小确幸”
一个案子如同落水石子 , 激起了中国版权保护行业的波澜与回响 。
2019年4月 , 北京海淀法院受理了一起视频版权纠纷:原告摄影师刘先生曾在张家口崇礼滑雪的途中拍摄了一段自驾滑雪视频 , 并发表在了创作社区;这位摄影师数月后发现 , 一家短视频营销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 , 擅自将其创作的视频加以剪辑 , 用于为某汽车品牌进行商业广告宣传 。 随即 , 他提起了民事诉讼 , 最终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判决该短视频营销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50余万元 。
这是全国首例广告使用短视频侵权案 ,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有关最高限额50万元赔偿的规定 , 该案也是当时单个短视频判赔金额最高的著作权维权案 。 “原来短视频也能维权!”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开始渐渐有了权益保护意识、版权追溯意识 。
但是 , 区块链技术在版权方面的应用依旧不为大部分人所了解 。 时至今日 , 鹊凿仍在努力去推动一个事情——让被更多普通创作者知道如何更高效地保护自己的作品 。
“我们还面向其他企业推出了平台化的合作模式 , 比如图虫网通过接口接入鹊凿 , 它也可以直接为用户提供作品上链、确权、溯源、取证等服务 , 保障这批入驻平台的创作者的权益 。 ”刘劲雄说 , 借助平台合作 , “鹊凿”已经服务超过一百万名中国内容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