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什么说马化腾比马云更像普通人?( 二 )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马化腾在创业初期面对困境,第一时间与几位合伙人商量过后,想到的则是卖掉公司,提桶跑路 。而在成功度过现金流引发的生死考验后,这一家公司又会以令人无比震惊的速度迅速膨胀发展,引来互联网同行们大批量的恐慌与舆论无尽的声讨 。
时间回到1998年 。
这是马化腾来到一家传呼公司打工的第五年 。这一年,他的工资从1100元涨到了8000元,从一个软件程序员终于干到了马主管 。但公司很多领导见到他,还是会亲切叫一句:“小马” 。
这五年中,从小对天文痴迷的马化腾的兴趣开始转向了互联网,并在惠多网上,结识了张小龙等一众技术大咖 。其中,一位真名为“丁磊”的网友,给马化腾世界观带来了巨大冲击——1997年,丁磊成立了网易,第二年就开发出第一款中文免费电子邮件系统,被各地电信公司大量采购,迅速成为百万富翁 。
1998年,也是中国互联网星光璀璨的一年 。张朝阳的搜狐、王志东的新浪、丁磊的网易从软件公司转型为门户网站,刘强东的京东,以及随后一年,李彦宏的百度,马云的阿里巴巴——无数弄潮儿开始浪遏飞舟,但马化腾创立的腾讯,初期激起的浪花则不值一提 。
在得知丁磊每卖一套系统,就能赚10万美元后,马化腾终于坐不住了 。1998年,马化腾带上大学同学张志东等人,开始正式创业,创立腾讯 。第一个项目,就是用互联网赋能传呼机 。
彼时,马化腾深耕呼机多年,张志东是集成系统的高手,两人意在打造一款软件系统,既能让呼机接收来自互联网端的呼叫,可以接收新闻和电子邮件等等,而销售对象是全国各地的寻呼台 。
两人一拍即合,结果却一塌糊涂 。
事实上,在一个即将消亡的行业里,再大的应用创新,都难以实现真正的增长——1998年开始,随着手机逐渐普及,传呼机开始日渐消亡 。同一年,摩托罗拉寻呼机业务线都已经全体裁撤 。
【腾讯|为什么说马化腾比马云更像普通人?】正因如此,在收到第一笔由河南电信开出20万元的单子后,马化腾团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据腾讯五大创始人之一的陈一丹回忆:彼时,公司开单金额从20万元到10万元,再到5万、3万持续下降,不得已,他们开始接一些网站设计、服务器存储空间、网页制作等等项目,来者不拒,只为了让公司能活下去 。
可以说,这是一次并不明确的出发,甚至连方向都没有确定的创业 。而马化腾的第一次创业,与普通人别无二致:他们往往会选定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但却在迷失时代不确定性中,跌跌撞撞,狼狈不堪 。
二、一个普通人创业陷入僵局,第一想法是“提桶跑路”
然而,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忽然来到了腾讯面前 。
马化腾和小伙伴们因竞标而开发出一款产品 。可是,因为甲方的提前内定,马化腾团队被迫陪跑 。而投入的开发费用,则全部作废,颗粒无收 。但这款产品,却无心插柳,在今后二十年里大放异彩 。
这款产品,便是OICQ,后来改名叫QQ 。
事实上,OICQ严格意义上属于舶来品,前身是1996年由以色列一帮年轻创办的ICQ 。彼时,该产品上线短短两年,国外用户已经突破千万 。
不过,依托腾讯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一贯思路,马化腾团队开发出的OICQ,凭着更小体积、好友列表保存、添加陌生好友等功能的改进,逐渐在中国本土市场脱颖而出——1999年2月11日上线的OICQ,仅仅历时9个月注册人数超过100万 。随后三年,用户则超过1亿 。
这是一种令人眩晕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