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吗?一辆车都不造|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底盘,半年烧掉10亿美元( 四 )


你信吗?一辆车都不造|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底盘,半年烧掉10亿美元
文章图片
Arrival给Uber定制的网约车
国内一家从事自动驾驶滑板底盘的公司PIXMoving , 所服务的客户也是B端 。 PIX基于它的“PIX超级底盘+”技术 , 在全球17个国家拿到了近200个客户 , 衍生了植树机器人、物流无人车、巡检无人车、零售无人车、农业无人车等产品 。 前一段时间 , 他们给福龙马集团做了一个城市智能服务机器人 。
对于这两类公司来说 , 滑板底盘的优势 , 一是降低造车门槛 , 二是缩短研发周期 。
门槛降低 ,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钱 。 PIXMoving创始人&CEO喻川曾举例说道:“假如过去车企一个车型的开发要卖20万辆车来回收成本 , 在滑板式底盘的基础上 , 由于多车型共用底盘 , 单一车型卖5万辆车就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
“滑板式底盘备受新造车势力青睐 , 因为它可以让车企能够大幅降低前期的研发和测试成本 , 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 实现新车型的批量生产 , 从而加速实现盈亏平衡 。 ”喻川说道 。
你信吗?一辆车都不造|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底盘,半年烧掉10亿美元
文章图片
根据悠跑的估算 , 应用他们的UP超级底盘开发新车型 , 其开发周期相比传统整车一体式同平台拓展车型可缩短6-12个月 , 能够帮助造车企业在更短时间内开发更多不同车型上体 。 同样采用滑板平台 , PIX公司的无人驾驶小巴PIXRobobus , 可将从0到1的整车研发时间缩减至1年以内 。
那么 , 既可以省钱、又可以缩短研发周期、还能成就极致座舱 , 甚至实现软件定义汽车 。 从表面上几乎挑不出毛病的滑板底盘 , 为什么传统车企们都没拿出来量产呢?
三、传统车企为什么不做?
底盘的重要性 , 传统车企并非装傻不知道 。
要知道 , 过去的燃油车时代 , 有着三大件之称 , 即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 通常来说 , 传统主机厂会将底盘视为其核心价值之一 , 比如丰田TNGA平台、大众的MQB平台等等 。 从产品定义到最终整车制造 , 都是围绕着底盘平台这一重要资产来展开的 。
电动车时代 , 虽然新玩家们层出不穷 , 但他们对底盘平台的积累并不够 , 最后还不是要找传统车企来合作 。 就拿国内市场来说 , 百度与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车 , 在平台架构上首选就是吉利的SEA浩瀚架构 , 再比如华为一手扶持的赛力斯 , 再声势弱小 , 但人家起码的制造能力还是在那的 。
赛力斯产品线总经理周林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 , 赛力斯主导产品整车研发与整车制造 , 具体一点 , 比如说整个底盘、增程器、动力系统 , 车身内外都是赛力斯主导 , 还包括整个供应链体系、采购体系和服务体系 。 ”
传统车企之所以没有拿出“滑板底盘”的概念 , 大概率是循序渐进的在研发中 。
这种“憋大招”的架势从国标的制定就能看出端倪 。 12月7日 , 中汽研标准所在线控转向(SteerByWire , SBW)工作组首次会议上宣布 , 集度、蔚来、吉利正式成为线控转向技术发展和标准化研究联合牵头单位 , 将牵头线控转向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 。
目前 , 国外已经放开线控转向上车的相关法规限制 , 允许线控转向量产 , 中国也将很快解除法规限制 。 中国的转向标准GB17675-2021将解除以往对转向系统方向盘和车轮物理解耦的限制 , 从今年的1月1日起开始实施 。 但是 , 线控转向量产相关国家标准还是空白 。
实际上 , 即便是采用了滑板底盘 , 但并不意味着车企就能放手不管 。 比如这里所说的线控 , 并不全是由滑板底盘供应商来提供的 。 再比如电机、电池包等等这些关键核心三电技术 , 仍需要向外部供应商采购 。 另外 , 滑板底盘这种上下分体式设计 , 还涉及更重要的整车的安全和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