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ore|中小商家,正在跳出舒适圈( 二 )


货与场具备之后 , 在短视频平台的逻辑下 , 下一步就是将商品借助内容的力量 , 触达可能会对此产生兴趣的用户 。 如果无法实现精准人货匹配的话 , 可能会出现流量大但是转化低的问题 。
张序剑是福建霞浦人 , 在赶海类短视频火爆的时候 , 在外打拼的他看到了机会 , 回了家 。 2019年他在抖音上注册了“赶海父子”的账号 , 拿起手机和父亲一起出海 , 同时在直播间卖黄鱼产品 。

张序剑正在直播与张序剑所观察到的一样 , 赶海与杀鱼的内容的确很容易吸引用户兴趣 , 直播间的观看量动辄上万 。 但张序剑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 , 不少用户只是喜欢看相关内容 , 对黄鱼却没什么消费欲望 。
张序剑说:“他们光看不买 , 导致用户的UV价值非常低 。 ”出现这一现象 , 显然就是人货匹配出现了问题 。
从游尘飞雀、赊刀人和赶海父子等中小商家的案例中 , 不难看出 , 单纯“跳出”的动作或许并没有那么困难 , 困难的是如何适应平台逻辑和转变经营思路 , 以及怎样解决那些来自于“人、货、场”的问题 。
磨内容、卖好货、找对人 , 中小商家“逼”出真经很多时候 , 解决问题并没有捷径 。 只有让鞋底沾上泥土 , 亲自下场 , 不断总结反思与优化迭代 , 才能实现能力的跨越 。
游小花有想过 , 既然自己不熟悉视频表达 , 要不要直接外聘主播或达人 。 但很快 , 她就意识到了这一方案存在的两大问题:
第一 , 丽江本地缺乏相关人才 , 大家对于直播和短视频都处于两眼一抹黑的状态;第二 , 主播对品牌不够了解 , 难以准确与灵活地呈现出品牌特色 , 而游尘飞雀主打色彩棉麻服饰 , 本身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调性 , 如果不能将此清晰地传达给用户的话 , 品牌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
权衡之后 , 游小花觉得还是自己最懂游尘飞雀的产品 , 对能够把它讲好这件事充满信心 , 所以游小花最终下定决心 , 亲自上阵 。 她说:“我们没有退路 , 只能做 , 边做边学是唯一的办法 。 ”
于是在后面半年左右的冷启动时间里 , 游小花几乎每天直播五六个小时 , 结束后再对直播进行复盘 , 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 还会主动去学习怎样才能播得更好 。
这个过程是寂寞的 , 但是游小花的心里憋着一股劲:这么好的产品 , 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 它们一定会被更多人喜欢 。
游小花坚持在直播间真诚地讲述品牌故事与生活感悟 , 还会穿着游尘飞雀的服装去炉火旁与石桥上拍视频 , 场景化地展示棉麻风格服装的魅力 。 半年后 , 游尘飞雀的内容体系逐渐成型 , 也终于迎来了一次流量小高峰 。

游小花在一棵大榕树上直播45岁的李西祥在天津做汽车贴膜生意 , 与游小花一样 , 他同样不熟悉视频内容生产 , 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 , 持续在抖音上看内容寻找借鉴 , 甚至花钱去学习怎么做内容 。
经过不断测试 , 李西祥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内容形式:真人露镜 , 真实场景 , 讲清楚“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 视频里的老李 , 常常以具有极强注意吸引力的话开始:
“为什么那么多兄弟贴膜找老李?因为便宜吗?不是 。 是因为老李的质量好 , 售后更到位!”
渐渐地 , 李西祥靠短视频与直播收获的线索量越来越多 , 最高的时候月线索量甚至可以超过500 , 足见好内容对于生意的撬动 。
【1more|中小商家,正在跳出舒适圈】本质上 , 商家所遇到的内容问题 , 来自于媒介形态和消费链路的改变;而赊刀人所遇到的货的问题 , 则来自于产品研发逻辑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