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如果机器能够深度学习|为什么说AI能作巴赫的曲,却写不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人类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如果机器能够深度学习|为什么说AI能作巴赫的曲,却写不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文章图片
人类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如果机器能够深度学习 , 那么人类的学习又将有何意义?生命本来就有限 , 如何能将人生的棋局下得漂亮?
新年伊始 , 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译文视野”(Panorama)全新品牌书系 , 《人类的未来 , AI的未来》《未来消费新形态》新近面世 。
其中 , 《人类的未来 , AI的未来》聚焦人工智能 , 是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与被称为“史上最强棋士”羽生善治的对谈录 , 两位拥有顶尖智慧的名人围绕着“十年后 , 百年后的世界将变得如何”展开对谈 。 话题从生命科学最前沿 , 扩展到人工智能的界限与可能性 。 两人运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 , 深入浅出分析了未来发展以及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
比如 , 谈及AI的艺术创作能力时 , 羽生的观点是:AI擅长的是“优化” , 也就是从组合中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 “但没有像人类那样的所谓审美能力 , 换句话说 , 让AI学会像人类看到自然风景时感觉到‘真美’‘真漂亮’的审美意识和感性 , 我觉得是相当困难的” 。 他进一步阐述:AI开发应用的领域有的发展很快 , 有的基本没有进展 , “而这些与它们能否进行数学处理密切相关 。 比如 , 巴赫风格的乐曲 , 可以做数学式的解析 , 因此AI也能创作出来 。 而在文学领域 , 能写结构明确的超短篇小说 , 但能不能写出村上春树式的小说呢?目前这个阶段还不行 。 ”
人类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如果机器能够深度学习|为什么说AI能作巴赫的曲,却写不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文章图片
一个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奇人 , 一个是人智领域的超人;一个是对尖端医疗是否能医治百病的设问 , 一个是对棋士为什么会输给AI(人工智能)的反思 。 在茑屋书店新书首发分享会上 , 日本文化研究学者姜建强、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严锋、“译文视野”主策划陈飞雪围谈 。
姜建强谈到 , 在羽生看来 , AI对局的棋谱 , 首先缺乏连续性或一惯性这种人类才有的美感 。 其次是没有流程的概念 , 每一步都指向当前局面下最好的一手 。 虽然看上去每一步都惊心 , 但人类是绝对不会选择这种危险的下法的 。 因为人类有怕输的稳扎稳打心理心像 。 而这个心理心像AI是无法拥有的 。 再次 , AI不会下“招待棋”(或曰安慰棋) 。 要在胶着的对战之后输掉棋局 , 而且要输的不显山水 , 让对手心满意足的这种人类行为 , AI很难做到 。 要么突然送一个“车” , 要么乱下一气 。 羽生说 , 日本有一位教授一直在研究和开发能下“招待棋”的将棋软件 , 但少有突破 。 难度就在于怎样掩饰故意而为之的行为 。
为此在羽生看来 , 虽然不断引入随机变量 , AI也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 但和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 有些创造只有人类才能实现 。
书中 , 两位作者给出的最终思考是:虽然AI技术再进步也无法取代人类 , 但它或许会帮助我们解决其他威胁人类文明的风险 , 如气候变化、巨型陨石撞击、火山喷发等 , 甚至还有核战争 。 人类将与AI共生 。
人类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如果机器能够深度学习|为什么说AI能作巴赫的曲,却写不出村上春树的小说?
文章图片
当消费两极化、“低欲望社会”常态化 , 未来企业该如何吸引新型消费者 , 才不会被淘汰?《未来消费新形态》由发明“低欲望社会”这一概念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编撰 , 描绘了一幅大数据时代新登场的消费者画像 。 书中提出了在日本“低欲望社会”形势下的新对策 , 警示“不能善用网络的商家将退出舞台” , 分析了未来潜在消费热点 , 如急速增长的共享经济、偶像经济、从物品消费向体验消费的转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