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产品经理构建用户画像Persona:可以不专业,但一定要真实( 二 )
人物模型能够清晰解释用户目标,帮助研究者理解特定情况下的用户目标,广泛用于交互设计领域,它不是作为精确的度量标准,而是作为一种决策设计沟通的可视化交流工具。
2. 经典用户画像专业流程根据书中内容,做完用户调研并初步整理数据后:
- 根据角色对访谈对象分组;根据角色不同对受访者进行归类区分。
- 找出行为变量;把显著行为分成几组不同的行为变量,如态度、能力等维度。
- 将访谈主体和行为变量对应起来;确定受访者在行为变量上的相对位置。
- 找出重要行为模型;寻找主体的聚集情况,发现显著行为模式,找出逻辑联系。
- 综合各种特征,阐明目标;贴近观察到的行为,推断并定义行为背后的目标
- 检查完整性和冗余;弥补漏洞,去除重复。
- 指定人物模型类型;进行优先级排序,确定主要设计目标,明确主要、次要人物模型。
- 进一步描述特性和行为;加入虚拟的用户情况,使得人物模型会更加真实。
这就好比“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是一样的道理,专业的大流程并不能代表最后就能很方便的有细致产出。
换句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三、适合产品人的方法“何不食肉糜?谁不知道专业很重要啊,可我公司没有用研和交互岗啊,都是我一个人做的。”
这下就回到我刚开始说的问题了:
既然外部环境不能提供这些,而又是必须的,那么我们就只能改变自己,不能按照固有流程来,必须做适应性变化。
我一向反对不按实际情况就硬搬套路,这其实是一种懒惰、不思考的表现,优秀的产品人必须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内找出实际问题的合适出路。
以下我结合过往经验,给各位产品新人一个可执行的人物模型构建方法。
1. 用户研究这个是第一步,包含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场景观察、个人访谈等。不推荐电话访谈,因为看不到用户的情绪变化还有肢体动作,当然,疫情期间,也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辅助方法了。
完事开头难,如果连访谈这种和用户直接接触的机会都不愿意主动把握,很难相信他会产出一张主观的令人信服的画像。
这个环节也不需要专业性操作,详细操作可点我主页,见我另外两篇文章,一篇是介绍理论,一篇是介绍实际操作案例。
2. 聚类数据顾名思义,将之前研究中的访谈主题中的定性回答、定量数据抽离出来,按照聚类分析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里介绍一种方法:KJ法。
又称为关联图法/卡片法/z图法(affinity diagram),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的相近性进行分类综合分析建立共识的一种定性方法,目的是将个人的想法和见解层次化,从而显示共同的结构和主题。可以帮助小组组织复杂的想法和信息,可以用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可以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操作方式:把卡片按照内容上联系的强弱归类,有共同点的卡片归在一起,并加一个适当的标题,用色笔写在一张卡片上,称为“小组标题卡”。不能归类的卡片,每张自成一组。将所有分门别类的卡片,以其隶属关系,按适当的空间位置粘贴,并用线条把彼此有联系的连接起来。
因为我们拿到的是若干主题下的数据,此时,我们需要要某一主题下的数据再次进行分组,提炼出具有聚集性的观点,通俗点,就是找哪些人回答是一类的。
这些主题类型包含但不限于痛点、需求、场景、态度、想法等等。
- iPhone|苹果新产品曝光,新款 iPhone 和 iPad 已经完成注册
- 5G|现在市场三款两千档好产品,市场表现都很不错,确实很推荐入手
- 产品设计|基于链路思想的 SpringBoot 单元测试快速写法
- 跌倒|苹果发布检测用户跌倒专利 可发短信告知用户跌倒位置
- 5G手机|中国的5G用户数已超15亿,不过有五千万用户未用5G手机
- 紧急救援|苹果公布检测用户跌倒专利
- iPhone|挑手机选对不选贵,2021年值得入手的3款产品,看看哪款适合你?
- 微信在“看一看”里造了一个“小 B 站”,我们登陆社交软件到底是来干嘛的?|产品观察 | 浮窗
- 物联网|ESP32-WROVER-E与外部DSP相结合,减少用户开发工作量,控制物联网设备
- 5G|北京5G用户1488.4万户,通州开通5G基站385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