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新进程( 二 )


但在工艺方面 , 由于相关设备购买受限 , 中芯国际仍停留在2019年达到的14nm阶段 , 华虹则处于28nm阶段 。
但在存储制造的工艺上 , 国产厂商有了相应的突破 。 2021年 , 合肥长鑫的国产19nmDDR4DRAM良率已达75% , 17nm工艺开始爬升;同时长江存储64层闪存颗粒出货超3亿颗 , 128层QLC已经准备量产 。 虽然中国存储器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 , 但预计中国存储器企业在未来五年内将实现40-50%的年复合增长率 。
三、封装测试扩产大热
据集邦咨询预测2021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封测业者营收达88.9亿美元 , 年增31.6% 。 2021年国内封测行业前三季度 , 销售额1849亿元 , 达2020年全年封测行业销售额的73% 。 受益于市场需求的旺盛 , 国内封测龙头企业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募集了超过百亿元完善布局 。
在委外代工封测(OSAT)市场上 , 国产厂商已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 据Chipinsights , 中国大陆厂商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按营收规模分列第3、5、6位 , 市占率分别达12.0%、5.1%、3.9% 。
长电科技为例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人民币138.2亿元 , 同比增长15.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3.2亿元 , 同比增长261.0% , 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净利润;富通微电子上半年营收达70亿元 , 同比增长51.82% , 通富微电在2021年引入了2.5D/3D生产线首台设备 , 将会进军先进封装产业 。 此外 , 收购和成为封测行业的关键词 。 2021年长电科技收购了ADI新加坡厂房 , 智路资本则收购了中国台湾封测龙头企业日月光在大陆的四家工厂 。
四、设备市占率稳步增长
国产集成电路设备市占率正在稳步增长 , 其中国产等离子体刻蚀机、化学机械抛光机、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市占率相对较高 , 超过10%;半导体设备核心部件国产化得到较快发展 , 国产干泵、流量计在太阳能电池设备中得到全面推广 , 尾气处理器、石英制品、密封器件也有了一定发展 。 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金存忠秘书长预测 , 2021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 , 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左右 , 其中集成电路设备在130亿元左右 , 市占率达12%;太阳能电池片设备170亿元左右 , 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 。
上海微官方公告 , 将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台28nm工艺制成中国沉浸光刻机 , 中国光刻机将从90nm一举突破28nm 。 北方华创未来2-3年收入能突破10亿美金 , 纯设备收入的规模化效应也会逐渐显现;芯源微近些年在二线设备中表现最好 , 主要原因是涂胶显影和物理清洗领域 , 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 , 新的战略也计划新进军化学清洗 。
主要做化学清洗设备的至纯和盛美在国产线的清洗机中进展都不错 , 至纯第100台湿法设备顺利出机;盛美半导体则在2021年12月科创板上成功上市 。
五、材料突破加快速度
设备和材料底层逻辑类似 , 都属于上游国产替代 , 但往往设备先行 , 然后再验证材料 , 材料的竞争格局更加分散 。
202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新进程
文章图片
截至2021年三季度 , 材料龙头中环股份整体产能73.5GW , 其中210硅片产能43.5GW , 占比约60%;鼎龙股份的清洗液等核心工艺材料已于一期量产 , 正进行客户端测试验证;沪硅产业市场表现突出 , 在客户端300mm硅片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 打入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国内主流厂商供应链 。
半导体领域趋势一览
一、设计从业人员大增
今年我国芯片设计业从业人员约为22.1万人 , 人均产值207.6万元 , 约合31.9万美元 , 人均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 有32家企业人数超过1000人 , 比上年增加3家 , 有51家企业人员规模为500-1000人 , 比上年增加9家 。 100-500人的有376家 , 比上年增加91家 , 但占总数83.7%的企业是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微企业 , 共2351家 , 比上年多了489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