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56岁“流浪大师”:互联网一程,他失去的远多于得到,可惜了( 二 )


按理说 , 这在当时几乎所有人的认知中 , 这就是一辈子的铁饭碗 。
初到单位的日子 , 沈巍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
由于自幼博览了大量的历史知识 , 口才、形象俱佳 , 沈巍在单位还颇有人缘 。
在这时 , 他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
不过 , 这段姻缘在父亲的干涉下 , 被拆散 。
这也导致在若干年后 , 沈巍提及此事 , 他也直言 , 曾因这件事情 , 对父亲心生憎恨 。

在90年代 , 公务员远比现在吃香 。
但对于沈巍来说并非如此 。
不为别的 , 这不是他一生所爱 。
他依旧痴迷在拾掇单位和同事抛弃的垃圾当中 。
无论报纸 , 还是烟盒 , 他总是能够收集一大片 。
同事不理解 , 领导也不理解 。 纷纷把他当作一个“异类” , 逐渐远离他 。
但从始至终 , 没有一个人跟他沟通过 , “他为什么捡垃圾?”

1993年 , 单位以他有“精神疾病”为由 , 把他强制“病退” 。
给与他每个月依然有固定的病假补贴 。
刚开始病退那段时间 , 父亲见他喜欢读书 , 于是给他建议 , 让他去开个书店 。
沈巍直接拒绝了 , 他很难理解父亲怎么会认为他喜欢看书 , 就要做书的生意 。
他将自己封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 , 与书为伴 , 与垃圾为邻 。
沈巍的房间在被单位“病退”以前 , 一直放着捡来的书和报纸 , 原来状态就是那样 , 家人也能很和谐地相处 , 但当他被单位看作精神病人后 , 家人就觉得他房间里里外外全是垃圾 , 所以他的东西动不动就会被扔掉 。
还将他送到了精神病院 。
那年他26岁 。

沈巍头脑清晰 , 思维敏捷 。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把同事和家人都当成异类 。
当他踏入精神病院那个 , 他被强制按住 , 换上了病号服 。
此刻 , 他感受到恐慌的同时 , 也感受到了来自家人的冷漠和凉薄 。
3个月后 , 他走出了精神病医院 。
但他依然没有改掉捡垃圾的习惯 。
家人对他也异常的厌恶 。
每当他出门回家 , 他都会被翻遍所有口袋 , 不允许带一张废纸回家 。
当他跟别人起冲突时 , 最爱他的外婆竟然告诉外人“他脑子有毛病 , 不要跟他计较” 。

他很意外 , 曾经十分疼爱他的外婆竟然跟其他人一样 , 一直把他当成是一个精神病人 。
亲人的表现屡次让沈巍感到绝望和痛苦 , 他对这个家庭彻底失望 。
这一次 , 他没有选择继续和这群冷漠的人共处 。
他选择了搬出家里 , 开始了租房居住 。
与家人断联 , 开始流浪2002年 , 沈巍因为动迁的 , 和家里关系彻底恶化 , 几乎断绝了联系 。
彼时 , 沈巍的家人举家从徐汇搬到了浦东 。
但沈巍好像不是他们家人一样 , 并没有通知他家里已经搬家 。
也许是沈巍从心底里还没有想要和家人彻底断绝关系 。
于是 , 他也跟着搬到了新家的附近 。
只不过 , 沈巍从来没有主动去和他们产生联系 。
偶尔在路上遇到亲人 , 也是简简单单的打个招呼后 , 就擦肩而过 , 宛如陌生人一般 。
就在沈巍租房住的那段时间 , 沈巍发现自己或许根本就不适合居住在房间里 。
他的房子大多数时间只是一个垃圾存放的地方 。
时间久了 , 邻居和房东受不了 , 于是就将他赶了出去 。
也就是在这时 , 他开始流浪 。

当然 , 沈巍一直觉得自己并不是愿意流浪 , 也过的不是流浪生活 , 他只是觉得这是他的生活方式 。
只是他的生活方式不为家人和大多数人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