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E6 屏幕溯源探究 | 三星 E 系列较 M 系列的差距之深度解析( 二 )


2022年二月份 , S22 Ultra 将 M11 基材屏幕的峰值亮度提升至 1750 nit 。

2022年九月份 , iPhone14 Pro 系列的 M12 基材屏幕带来了 2000 nit 的超高峰值亮度 。
2022年十一月尾 , E6 基材还是常规升级 , 峰值亮度提升至 1800 nit 。

3 , 峰值亮度解析经过上述两组梳理 , 可以看出 , 三星屏幕的代际演变是以峰值亮度的递增为顺序的 。 强如苹果 , 能够通过自研和定制 , 鼓捣出 LT2 这么优秀的发光材料 , 却依然迈不过“亮度”这道坎 。
同样在“亮度”这一关上落后三星不少(例如京东方最新的 Q9 基材屏幕峰值亮度仅为 1300 nit)的还有国产屏幕厂商 , 个中原因 , 后面会从发光材料的供应商结构处解析 。

通过亮度这一指标 , 可以发现“E 系列”的代际演化和“M 系列”代际演化之间的关系 。 其中 , M 系列始终是要比 E 系列领先一个代际优势的 。
这也就是为什么 , 网上会盛传“E 系列”是“M 系列”的外销版本 。 实际上 , 旗舰系列和中端系列的差别并没有这么小 , 还有很多细节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 。
(二)具体解析
1 , 全局亮度
当初最原始的 E2 基材屏幕这个指标仅为 430 nit , 而 M8 基材屏幕已经达到了 630 nit 。 后来 E3 好不容易爬到 600 nit , M9 又到了 800 nit 并首度通过HDR10+认证 。
这个规律一直在持续 , 反正在这个指标上 , E 系列就是要比 M 系列落后一个代际 。 当 M10 达到 1000 nit 高度的时候 , 后面出来的 E4 只达到了 800 nit(M9 水平) 。
M 系列再接再厉 , 在 M11 这代来到了 1200 nit 的高度 。 而后面出来的 E5 , 堪堪只达到了 1000 nit 的门槛(M10 水平) 。

最新的 M12 可以达到 1600 nit , 而最新的 E6 却只有 1200 nit(M11 水平) 。 这个全局最高亮度虽然并非手动最大亮度 , 但在一些特定场景可以用上 , 指标落后一个代际 , 那自然体验就差一个等级 。
局部峰值亮度和全局最大亮度说白了都是发光效率的指标 , 这都和发光材料的优劣有关 。 所以总有人说三星旗舰的屏幕看起来就是比较通透 , 观感是不会骗人的 。

2 , 色域支持除了上述的全局最高亮度差异之外 , 另外首先要说的就是色域支持 。 三星“M 系列”在这方面就是天之骄子 , 并不需要怎么调校就可以得到一块显示水准顶级的屏幕 。
拿 M8 基材屏幕举例 , 其在色域上天然支持DCI-P3、Adobe RGB和sRGB三个标准 , 分别对应设置中的影院、基本和照片三个选项 。

而同期苹果的 LT2 基材屏幕 , 只可以覆盖两种色域 , 即DCI-P3和sRGB 。 同时也不存在显示模式的选择 , 唯一可选的也只是原彩显示 , 在不同的环境下调整色温 。
但苹果真正先进的并不是支持多少种色域 , 而是精准的色彩管理 。 其会自动判断显示的图片或者视频源文件所属的色域 , 自动切换成合适的色域来匹配内容 , 无需手动切换 。

从这可以看出 , M 系列的屏幕底子就是好 , 苹果虽然可以通过软件优化来达到精准的色彩管理 , 但 LT2 的底子就是不如 M8 , 更别说亮度等参数了 。
LT2 已经如此优秀了 , 依然不敌 M8 , 更别提纯外销的 E2 了(仅支持 DCI-P3 一种色域标准) 。 虽然后来从 E3 开始 , 加入了对 sRGB 色域的支持 , 但也就仅仅止步于此了 。
所以 , E 系列的屏幕在色准方面非常依赖手机厂商的调校 。 这就是为什么国产手机厂商介绍的时候 , 总喜欢强调色准(具体为 JNCD 和△E两项参数)的原因 。

3 , 抗蓝光验证M8 时代和 E2 时代 , 在抗蓝光方面两者都做得不够好 , 而且“烧屏”现象还是没有很大改观 。 刚好在抗蓝光和屏幕寿命这两方面 , 苹果的 LT2 发光材料有着不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