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现在的手机厂商,又在系统的小部件搞花活了?( 二 )



就拿这两个 UI 举例来说 , 其实国产 UI 在小部件设计上也分出了两条岔路 。 其中一条是 MIUI 13 这种 , 就是比较简单地将一些应用或者系统之中的功能提取和呈现出来 , 以稍大一点的卡片呈现 , 从而打造出了“小部件”的形态 。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网易云音乐在 MIUI 13 中新旧两版小部件的形态 , 就能看出区别来了 。

▲上面的小部件风格更统一 , 下面的则是直接把歌曲控制提取出来了
这种小部件的好处是不会干扰桌面的滑动操作逻辑 , 并且适配起来也比较简单 , 能迅速地丰富小部件的数量、覆盖更多的场景;缺点就是缺乏互动 , 来自一个应用的不同功能 , 可能需要多个小组件、占据不少的桌面空间才能呈现出来 。

举一个小例子来谈谈这个缺点吧 , MIUI 13 设计的便签小部件一共有 5 个 , 其中包含了 2 个待办和 3 个便签 ,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小部件快速标记任务的完成情况 , 但却不能上下滑动 , 显现出下方还未完成的任务 , 让小部件减少了便利性 。
另一方面 , 这两个功能同样来源于便签 APP , 但却并不能整合在单个小部件里 , 会占据更多的桌面空间 , 这一点也是比较遗憾的 。

当然 , 也得益于这种“更简单”的操作 , 所以 MIUI 目前的小部件确实非常丰富;而且抛开实用性不谈 , 有很大一部分的小部件确实挺有趣 , 比如多达 15 款的个性签名、39 款的个性时钟等等 , 对于喜欢在枯燥的系统里找点乐子的朋友来说还是值得一试的 。

相比之下 , OriginOS Ocean 的小部件在互动性上就做得更为出色了 , 虽然局限性也还存在 , 但它起码有了一部分小部件是支持桌面操作的 , 比如能左右上下滑动查看不同时间段和日期的天气、能上下滑动查看不同使用状况的屏幕使用时间管理等等 。
将这种小部件放在桌面 , 的确是能大幅度减少我们进入应用操作的步骤 , 让这些智能功能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

有意思的是 , iOS 恰好是介于二者之间、但又能整合功能的设计 。
它在每一个单独的小组件里都没有做滑动的设计 , 但为“叠放”却准备了滑动操作 , 让由多个“叠放”的小部件能切换出最适合当前场景的那一张 , 减少对桌面空间的占用——如果未来它能在单个小组件里进一步支持侧滑的手势 , 估计实用性还能再上一个层次 。

当然了 , 上面只是简单地举举例子而已 , 现在几乎每一家厂商都有相似又相异的类“小部件”功能.
比如华为 HarmonyOS 2 的万能卡片、OPPO ColorOS 12 的速览卡片、中兴 MyOS 小组件和魅族 Flyme 9 的桌面插件等等 。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体验的着重优化点 , 但殊途同归 , 都是将 APP 内的部分功能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在桌面上 。

讲了这些遗憾 , 大家不难看出 , 在现阶段 , 哪怕是强如苹果 , 也还在这项功能上拥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
每一家厂商在小部件功能上都还有大量开发空间 , 以及还要修复随之而来的大量操作问题 , 所以我猜测这大概率会是厂商们未来在 UI 方面进行升级的一大主流方向 。
看到这里 , 也许有朋友会觉得厂商们这种“内卷”行为有些无趣 ,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还是挺有意思的 , 毕竟小组件本身是为了方便信息展示和减少操作步骤而诞生一种新功能形态 , 能让我们更轻松、简单地使用手机 。
无论是哪个系统或者 UI 用上这个新特性 , 都会给它的用户带来便利 。

至于是不是大家又一次开始“趋同进化” , 在小部件才刚刚兴起这一年的功夫 , 我觉得是没必要看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