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关于“科技力的未来”,投资机构如何看待?( 三 )


机器人:万亿时代即将到来 经纬创投近几年来一直在高端和智能化方向的先进制造领域进行投资 。
比如 , 生命科学实验室的自动化一直是中国被“卡脖子”的领域之一 , 而在这一领域经纬创投布局了镁伽机器人 , 能够在生命科学和半导体检测等高敏感型环境场景下提供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
除此之外 , 经纬创投还投资了3C领域机械臂软硬件智能协作解决方案技术供应商敬科机器人、商船自动化清洗技术公司纳百机器人等 。
“我们认为智能协作机器人在行业上处于早期阶段 , 但未来有着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大的市场空间 , 有机会孕育出一批国产头部企业 。 ”
更令人兴奋的是 , 中国机器人技术产业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智造出海的关键领域 。 以蓝驰创投投资的高仙机器人为例 , 最初由于国内的人力成本、市场接受度等多重原因 , 公司产品第一落脚只得选在了海外 。 近几年该公司在海外的发展非常健康 , 七大商用清洁机器人和无人驾驶环卫车等产品线已经进入了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超过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 。
通过早期布局机器人赛道时做过的宏观变量研究 , 蓝驰创投认为机器人在性能和成本这两大关键维度上 , 正在持续建立相对于传统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而受益于技术提升和国内制造业的规模化和量产化 , 机器人不仅落地能力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 落地成本也在快速下降——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
“这样来看 , 不管是10年、20年 , 还是50年的周期 , 机器人赛道的外部关键变量有着非常稳固的确定性 , 是值得投资机构和创业者长期深耕的一个赛道 。 机器人是非常通用的超级工具 , 能够落地的产业和场景非常多 。 我们长期非常看好机器人方向 , ”蓝驰创投表示 。 除了新能源、芯片和机器人之外 , 我们也看到投资机构对产业链的整体把控也更为全面 , 以此带来的基础科学相关的投资也正在发生 。
投资人的角色 , 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于硬科技赛道的天然属性 , 创始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技术出身 。 很多投资机构在相关赛道的工作中 , 每天都在和这些技术骨干打交道 。
技术类创业者 , 技术就是他们的敲门砖 , 长板非常之长 。 但与之相对 , 他们在诸如人才管理、战略落地等方面 , 可能面临短板的问题 。 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 , 最大的挑战来自与组织的发展——从几十人到几百人的团队建设中 , 如何让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步提升并且不落后于团队的建设速度 , 是很多创始人的迫切需求 。
许多受访投资机构都表示 , 在面对这类创业者时 , 投后团队需要非常积极地转变思路:不再像过去那样以提供品牌宣传帮助为主 , 而是需要加入更多全方位的咨询服务、手把手的教学 , 甚至和创业者肩并肩站在第一线 。 以经纬创投为例 , 2022年是经纬系统建立投后团队的第10年 , 在这一年经纬将投后服务升级到了3.0阶段 。 在3.0阶段 , 经纬的理念是授人以渔 , 做长期的、深入的、体系化的赋能 , 包括前置诊断、产业链协同、紧急医疗、尽职调查小组前端赋能、创业生态社区运营、“轻骑兵”实战顾问团队等创新 , 基于过去投资过的数百家 , 以及亿万创业营当中近千家公司所提取的经验 , 该机构现在可以前瞻、系统性地对创业当中可能出现的挑战进行预判 , 并且发动多个投后小组协同作战 , 为硬科技创业者全方位实现赋能 。
“因为创始人很多都是技术出身 , 本身就是大学、科研院所的教授或研究员 , 对公司运营等商业相关经验经验不是很丰富 , ”红点中国的吕晃先表示 , “所以我们投后工作很突出的一个特色 , 就是在战略制定、市场定位、公司运营、组织建设、客户拓展、融资规划等方面多花时间、多做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