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师看《流浪地球2》:三千核弹炸毁月球?办不到!( 二 )


原著小说里没有细说行星发动机的结构 , 只提到它的高度达到了11公里 , 底部直径达50公里 。 一辆辆卡车从进料口将石头倒进去 , 发动机顶上的喷口会向上喷出巨大的等离子喷流 。
电影《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却在银幕上再现了这些巨大的发动机 , 而且细节满满 。 笔者推测 , 行星发动机应该源自现在的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 , 即托克马克 。
核工程师看《流浪地球2》:三千核弹炸毁月球?办不到!
文章图片
▲《流浪地球2》里建造中的行星发动机|电影海报
即使是门槛较低的氘氚聚变 , 也需要苛刻的条件 。 这是因为原子核都带正电 , 而想要引发聚变 , 需要让它们靠近到10-15米的距离 , 比一根头发丝儿的千亿分之一还要小 。 正所谓同性相斥 , 原子核所带的电荷会在这么短的距离上产生巨大的排斥力 。
要想克服这种排斥力 , 需要极高的温度才行 。 在地球上实现氘氚聚变 , 需要大约1亿℃的高温 , 甚至比太阳中心还要高 。
太阳中心温度仅1500万℃左右 , 它能实现聚变是因为核心的压力特别高 , 质量还特别大 , 即使温度低导致聚变发生概率低 , 但其巨大的质量使得聚变总功率依旧很大 。
在1亿℃的高温下 , 没有哪种物质还能保持固态 , 都变成了等离子体 , 也没有哪种材料制成的容器能够装下这些等离子体 , 所以需要用磁场来约束 , 不让等离子体直接接触容器壁 。
托克马克装置就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环形的真空室内进行聚变 。 目前正在建设的国际热核试验堆ITER就是一个托克马克 , 能够实现聚变产生能量是输入能量的10倍 , 但现在还没有哪个可控核聚变装置能实现核聚变能量的持续输出 。
核工程师看《流浪地球2》:三千核弹炸毁月球?办不到!
文章图片
▲建造中的国际热核试验堆|ITER
假如行星发动机实现了持续而可控的硅核聚变 , 还需要克服一大难题 , 即如何把能量转化为等离子喷流的动量 。
现在的托克马克装置真空室内的燃料密度很低 , 即使温度达到上亿度 , 压力也不高 , 目前最高的也只有2.05个大气压 。 就这点儿压力 , 想要产生行星发动机那样的高速喷流 , 是不可能的 。
核工程师看《流浪地球2》:三千核弹炸毁月球?办不到!
文章图片
▲《流浪地球2》电影海报
所以行星发动机必须要实现极大密度和极高压力下的核聚变 , 要想控制这样的高密度等离子体 , 需要超乎想象的强大磁场 , 还不能让进料和喷流破坏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 这个难度 , 以现有的科技能力是想都不敢想的 , 也许未来的人类能够做到 。
但这种硅核聚变 , 真的能在地球上实现吗?
重核聚变
考虑到行星发动机烧的是石头 , 也就是硅原子核的聚变 , 这种比较重的原子核聚变 , 要比氘氚聚变的条件更加苛刻 , 因为原子序数越大 , 携带的电荷越大 , 排斥力也就越强 。
在太阳内部1500万℃就可以发生氢核聚变 , 甚至还可以更低 , 但要发生氦闪 , 也就是从三个氦4聚变成一个碳12 , 则需要1亿~2亿℃ , 还得像恒星晚年那样积累大量的氦4才行 。
对于现实中的太阳来说 , 这一条件至少还需要几十亿年才能达成 , 所以不用担心会像《流浪地球》的设定那样 , 100年内就迎来太阳氦闪危机 。
核工程师看《流浪地球2》:三千核弹炸毁月球?办不到!】而要发生两个硅原子核(14个质子+14个中子)的聚变 , 电荷之间的排斥力要比氦聚变大得多 , 可以想象会有多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