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网络主播扎堆胡鑫宇案事发地,“流量蝗虫”泛滥背后的生意经!( 三 )


“流量蝗虫”泛滥背后:
据《法制日报》报道 , 近年来 , 为了流量摆拍或蹭热点的短视频层出不穷 。 在短视频运营圈流传着一句话:“蹭热点是每一位短视频运营的必备技能 , 它能够让你在付出相同时间精力的情况下 , 获得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流量 。 ”
某头部短视频平台在巡查中发现 , 在一些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中 , 少数账号为了博取关注 , 或进行仿冒、蹭热点等行为 , 或借机发布煽动对立内容 , 或鼓动他人实施违法行为 。
关于如何蹭热点 , 网上有不少经验帖或教学帖 , 除了详细介绍操作步骤外 , 还有注意事项 , 如蹭现成的短视频热点时 , 讲究“快” , “按照这个原则摆拍 , 流量噌噌往上涨 。 ”
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刑事委员会主任郑晓静认为 , 蹭热点制造摆拍视频“抢镜” , 大多目的在于借势营销 , 赚取关注度和流量 , 吸引公众眼球 , 扩大传播效果 。 但是蹭热点需要合理合法 , 不能侵犯他人利益 , 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 不能损害公共利益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说 , 蹭热度本身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 , 要看具体情况 , 如果蹭热度的具体方式和内容违法 , 则是违法行为 。 不过 , 不论蹭热度是否违法 , 都应有底线 , 手段、方式和内容要遵循法律规定 , 不能逾越道德标准、突破道德底线 。
上游新闻综合自 法制日报 中新网 澎湃新闻 封面新闻等 图片来源 除署名外源自互联网
上游评论>>
吃“人血馒头”可耻!胡鑫宇事件不是谁的“流量密码”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胡鑫宇失踪事件 , 随着官方新闻发布会的举行 , 真相得以浮出水面 , 事件也暂告一段落 。 一段时间以来 , 胡鑫宇的失踪都备受公众关注 , 甚至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流量密码” 。 据澎湃新闻报道 , 过去三个月 , 不到50万人口的铅山县成为了一些网络主播聚焦的中心 , 天南海北的网络主播们纷纷涌进县城 , 举着手机来到学校门口 , 或是学校南侧后山拍摄 。 主播们发现 , 在网络世界 , 只要提到“胡鑫宇”“致远高中”“铅山县”等词便会获得粉丝和流量 , 而一些主播为博眼球竟编造各类谎言 。
过去一段时间 , 围绕胡鑫宇失踪的种种传闻实在太多了 , 而大部分都是主观猜测和臆想 , 有人为蹭流量到事发地进行直播 , 有人为博眼球不惜传播谣言 。 据媒体报道 , 胡鑫宇所在中学“网红扎堆” , 人都挤在学校门口 , 把铁门都挤开了;一段时间没找到孩子后 , 一些主播利用网友的情绪 , 制造了各种谣言 。
人们关注一个失踪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 当然无可厚非 。 但一些网络主播为追求流量不惜编造谎言的做法 , 显然已逾越了正常的社会关切范畴 。 而被虚假信息充斥的舆论环境 , 不仅会干扰到公安机关的正常调查与搜寻工作 , 不利于真相早日大白 , 同时还会带偏“节奏” , 影响公众对事件的判断 , 甚至对当事人及家属带来一定的伤害 。
近年来 ,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 , 人们尝到了流量的“甜头” , 一旦有类似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发生 , 就有人想方设法蹭热度、博眼球 。 比如 , 唐山打人案发生以后 , 在短视频平台上就开始出现大量账号 , 竟有人公然冒充打人案参与者蹭流量 , 甚至开启了直播 。 这些假账号一时间让人真假难辨 , 很多视频内容在互联网上疯传着 , 不少博主确实“火”了 , 但却把舆论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
类似的社会事件绝不是谁的“流量密码” , 吃“人血馒头”更是可耻 。 面对公众事件 , 如何保持恰当的关注 , 需要自媒体主播们多些自律 , 切不可为了流量不顾社会公序良俗 , 甚至挑战法律的底线 。 同时 , 相关平台也要强化把关作用 , 别成了替虚假信息“推波助澜”的工具 , 及时优化算法与推荐方式 , 通过技术手段将谣言与不实信息扼杀于摇篮之中 , 维护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 与此同时 , 相关部门也要对虚假信息及时进行治理与打击 , 倒逼谣言制造者、传播者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