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技术|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七 )


而华中数控、埃斯顿早期研发方向是机床伺服系统,但后期分别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领域扩展业务。

  • 市场上:
新赛道出现,加上国家政策扶持,更多本土工控企业开始加入伺服大军。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工业自动化上下游的厂商之间开始了业务上的兼并与融合。
汇川、禾川、埃斯顿等伺服电机品牌,通过收购、入股机器人企业,逐渐开始推出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并借此继续向工控技术的最终目标——总线控制、上位系统拓展业务;另一边, 信捷、卡诺普之类原先专注于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厂商,也上探至伺服系统。
汇川技术|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文章插图
汇川SCARA机器人 图片来源:汇川技术官网
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在“看得见的手”有意推动全面工业自动化的布局之下,新需求所引发又一轮的设备浪潮之中,摆脱了在低端设备行业通过删改产品谋求利润的“假差异化”操作,转而用实打实的研发、技术升级产品,为主攻的行业提供真差异化。也因此获得了自身产品的核心技术优势,拉近与外资品牌差距。
到2020年,由于前一年设备市场景气下行,伺服行业经历一轮小洗牌后,又迎来口罩机市场爆发,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相较2010年已增长10%,达到24%,仅次于日系品牌份额。而汇川市场规模增长86%,禾川增长40%,代表着国产品牌正式跻身第二梯队。
  • 第三次机会
2020年底,安川囤积价值4亿元的伺服电机;而汇川更狠,囤积超过5亿元的伺服芯片。
在新兴设备浪潮中起势的中国本土伺服品牌,研发上的投入也变得更多,国产伺服电机的脉冲频率、分辨率、响应速度和精度等方面,已经和一流外资品牌相当。
但由于生产工艺缺少积淀,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属二流水平,因此中高端国产设备厂商在选择伺服电机时,还是对本土品牌抱有疑虑。
即使经过口罩机的验证,加上近年来“单台设备多轴化”趋势,完全采用国产替代的设备厂商大多还是铺量型,或是为了低价冲击海外市场追求性价比。
在锂电池卷绕机这种高端设备上,设备厂商会选择在150个轴中,80颗主要轴用外资品牌,70颗次要轴用国产,借此降本。
汇川技术|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文章插图
锂电池卷绕机 图片来源:科尔摩根官网
这样一来,中国本土伺服品牌虽然市场地位有所提升,但无异于又被卷进一轮价格战中。同时,在高端市场的门口徘徊,也会更晚搭上国产设备升级的车。
对于本土伺服品牌来说,急需一次机会,改变设备厂商挑剔的眼光。
但比机会早到的,是一轮洗牌。
2021上半年,中国伺服市场销量前五企业占比达53.8%,行业集中度明显。很多2020年还在份额饼图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又被划归到“其他”行列中。
外资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德系老大哥也在“其他”中泯然众人,日系的松下、三菱市场占比双双跌破10%。
赢家有两个:汇川、安川。而引发危机的,是芯片荒。
汇川技术|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文章插图
信息来源:搜狐科技 制图:立方知造局
先来说芯片荒。疫情初期,隔离中的人们消费欲望大增,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销量随之飙升,而芯片的供给侧也严重向消费电子倾斜。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20年12月,疫情期间芯片产能本就紧张,加上不协调的资源分配,汽车行业首先感到无芯寒冬的来临——2021年一季度全球汽车减产100万辆,根据AFS(Auto Forecast Solutions)的测算,全年减产超过10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