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西子|6000字干货: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 二 )



品类不变的底层逻辑是对接客户需求的价值不变——品类对接需求 , 消费者以品类思考 , 用品牌表达——来瓶可乐、喝点星巴克、滴滴一下 。 可乐=可口可乐、星巴克=咖啡、滴滴=打车 。 品牌占据(代表)品类 , 便是抓住了消费者底层需求的最短路径 。 品牌是冰山一角 , 而品类则是整个冰山——了解品类 , 才能更加了解生意 。 “分化”的力量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 世界万物皆源于“分化” , 而“分化”是物种发展的必然趋势《物种起源》 。 三个逻辑:

  • 品类不是原因 , 是结果
  • 生意的价值就在于品牌=品类 , 这个等号画的越快、越值钱
  • 创新细分品类 , 是差异化最粗暴、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05第五句:品牌是护城河
流量占据通路 , 品牌占据人心 , 流量的本质是买卖(买流卖货) , 只有当消费者愿意为品牌而付出溢价、为品牌买单时 , 企业才拥有了真正的护城河 , 这也是建立护城河的价值所在 。 于产品维度而言 , 同样的功能和品类 , 当消费者的心智一旦饱和 , 你想再打进 , 那就难了 。
营销心理学领域 , 有一个概念 , 用户只能记住一个品类里的七个品牌 , 在媒体资讯量爆炸的当下 , 产品不是竞品 , 争夺注意力本身才是 。 注意力首先来自品类的需求 , 其次是媒介+流量+内容的呈现 , 再次是品牌的选择 。 既需求-搜索-兴趣-对比-选择-购买-评价-分享-复购 。 06第六句: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游击战
绝大多数的强势品牌都是在品类兴起的初期打造出来的 , 品类自带光环成为第一的优势首先来自认知的优势 。 留给第二名、第三名的机会在于发现、创造、结合认知优势、企业实力而做出的客观的选择(进攻战、防御战、侧翼战、游击战) 。 战场(创造认知优势)、战区(聚焦优势资源)战局(品牌差异化策略)战势(把握品类分化趋势) 。 既以优势认知为条件、以企业实力为基础 , 选择战区 , 一战而定 , 正所谓:知战之地、知战之日 , 可千里会战——孙子兵法 。

  • 防御战:只有市场领先者才应该考虑防御
  • 进攻战:要在领先者优势中找弱点 , 并向这一弱点发起攻击
  • 侧翼战:在无人竞争的地区展开 , “市场细分” , 即寻找市场空缺
  • 游击战:随时准备撤退、随时准备游击
07第七句:规模是一种竞争壁垒 , 是护城河的主要基础设施
硅谷教父杰弗里·摩尔 , 曾经对新兴行业最终的市场格局进行过有趣的阐述:不妨想象森林中有大猩猩、狒狒和猴子三种动物 。 体重达800磅的大猩猩是毫无疑问的霸主 , 森林所有的香蕉全部归它;狒狒不和大猩猩抢市场 , 做深专有市场;猴子常常结伴成群 , 但他们能活下来也就是靠捡大猩猩和狒狒不吃的小香蕉、烂香蕉 。 老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跑出规模优势来 , 进而才有全产品线出击的成本优势 。 迈克尔波特 , 总成本领先强调: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 , 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 。 没有规模就没有量的基础 。 08第八句:输赢、成败、得失 , 只要一个字:赢
镇压太平军 , 曾国藩花了13年的漫长时间 , 大小仗无数 , 但没有一场拿得出手 , 称得上辉煌 , 也没有值得称道的经典战役 。
攻打安庆 , 曾国荃光挖壕沟就挖了5个月 。 太平军是骁勇善 , 总想跟湘军野战 , 而湘军就是守着阵地不动 , 碰到这种路数 , 也常常难以应对 。 一旦被曾国藩的湘军围困住 , 最终的结果都是弹尽粮绝、人心涣散而最终城破投降 。 曾国藩用看似最笨最呆板的方法 , 但他赢了 。 09第九句:生意= 位置 X 节奏 X 兵力 X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