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一束光”让机器人也能拥有触觉??之江实验室这项技术惊艳世界( 三 )


“这是一种由微纳光纤和智能材料共同组成的微型智能器件 , 是人工肌肉、软体机器人及微操控等技术的基础 。 ”肖建亮介绍 , “微纳光纤致动器可以抓取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 , 还可以在大范围内抓取、移动、操控物体 , 弥补了空间光型致动器‘精准操作难’的缺陷 。 有了软体致动器的配合 , 触觉传感器的技术链路也会更加完整 。 ”
【机器人|“一束光”让机器人也能拥有触觉??之江实验室这项技术惊艳世界】有了微纳光纤的加持 , 在不远的未来 , 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机器在体内复杂腔道中自由“游动” , 中风患者在康复治疗中拥有了外骨骼 , 生命科学研究者可以抓取微米级细胞……
之江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 让所有“追光者”更加确信:一束光里 , 潜藏着柔软却强大的力量 。
【浙江新闻+】
人工智能研究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类人感知 。 就是要让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的感知能力 , 如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 。
类人视觉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L.R.罗伯兹对多面体积木世界的图像处理研究 , 以及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视觉”课程的开设 。 一般认为类人视觉“是通过光学装置和非接触传感器自动地接受和处理一个真实场景的图像 , 通过分析图像获得所需信息或用于控制机器运动的装置” 。
类人听觉 , 就是让机器人能听懂人说的话 , 更好地服务人类 。 最为大众熟知的“机器听觉”任务 , 就是语音识别 。 机器人能从语音中获得文字、语种、说话人身份、说话人情绪等信息 。
类人味觉的研究从人体舌头感知味觉的过程切入 , 通过研究味道对舌头产生的刺激以及味细胞表面的生物膜在接收到这种刺激时产生的电压变化 , 进行味觉传感器研究 。 目前 , 类人味觉帮助不少企业实现了食品在味道与营养上的平衡 。
类人嗅觉 , 就是让机器人可以识别气体 , 它对感觉气体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很高 , 连极微量的物质成分都能感知到 。 对于在大量烟雾、火焰、有害气体环境中作业的火灾救援机器人 , 以及在与人类共存的空间中工作的机器人 , 嗅觉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