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Precover,即现在啫喱的流失率我猜测应该不低,一方面因为体验稳定性的问题:要知道实时通讯是一个多可怕的服务器杀手,微信如果不是在腾讯诞生,有QQ多年在通讯领域的沉淀,也绝对扛不住用户疯狂增长的同时又要保证实时通讯体验的。再加上啫喱一直被诟病的后台耗电、3D渲染等问题,流失率应该不会低的。
但是有一点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就是这里的Pspread,即在用户主动传播后的转化率肯定非常高,你的好/男/女朋友发你的APP,你敢忽略吗?
维度三:有「啫喱」需求的人愿意付费么?另一个问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谈赚钱不可耻,不谈赚钱才奇怪呢,不赚钱的产品是活不下去的,服务器是不会靠爱发电的。
那么TOC的产品的商业模式无外乎就两种:
一种是赚B端商户/企业的钱。
常见的第一步都是先做大规模,像微信、Facebook这种有网络效应的,增速是指数型的,有了流量就可以通过广告直接变现;而像美团、淘宝、滴滴这种平台型的产品,增速就会慢很多,但是靠快速砸钱也能砸出一波增长来,同时这些平台交易类型的产品,一开始就离交易和B端商户很近,交易抽佣的商业模式也很清晰。
在此基础之上,往往第二步都是培育平台或生态,长出各种产品产生协同效应,一鱼多吃。
典型的代表就是微信的三级火箭的商业模式:第一级火箭:实时通讯切中手机异步沟通的绝对刚需,持续做大用户规模;第二级火箭:打造平台,比如朋友圈、公众号、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第三级火箭:一方面平台可以直接流量变现,比如朋友圈广告,微信支付的支付手续费等等。
另一方面平台还可以孕育出生态,比如公众号视频号内的内容创作者生态、小程序内的商家和开发者生态、微信支付内的服务商生态等等,生态的存在一方面将平台打造的更为丰富,彼此之间还会产生协同效应,并最终铸就超级高的流失壁垒。
另一种是靠硬核能力直接赚C端用户的钱:比如一些APP里的付费课程,一些产品的高级功能等等。
而啫喱呢,根据上面的分析,因为适用场景导致目标客群的规模可能很难做大(全国热恋期的小情侣能有多少呢);同时又不是一个交易平台,离交易和B端商户都很远,赚B端商户的钱似乎短期也很难实现。
那第二种赚C端用户的钱呢,就目前的产品能力,似乎也很不明朗。卖皮肤么,买了皮肤的我去哪里炫耀呢?卖高阶功能么,比如实时共享地理位置,作为付费功能,肯定也会有人付费,但是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通过理性和逻辑去分析,我还是觉得啫喱,可能又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社交产品,搓搓小手,期待下市场的验证~
本文由@加一时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三星|三星锁定年度机皇?别搞笑了,国产品牌表示不服!
- 投资者|吴通控股董秘回复:光电智联面向数据中心场景的部分产品已具备供货能力,但目前整体出货量较小
- 戴尔|英特尔、戴尔和联想停止向俄罗斯运送产品
- 会员运营|低频的产品如何做会员运营?
- 唯品会|唯品会们,不讲GMV故事了?
- 拼多多|互联网产品如何设计低成本高收益的对照实验?
- 今天|华为带来首款便携式音箱产品“soundjoy”
- 钛媒体App2月27日消息|华为笔记本家族多款产品迎来换新
- 护肤品牌「山川」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将来自名山大川的原材料融入养肤产品|36氪首发 | 天使轮
- 平台|唯品会们,不讲GMV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