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昔日冷门赛道加速“回春”,半导体材料为何成掣肘全球产业发展的关键?( 二 )


目前 , 市场上主流的硅片尺寸为8英寸和12英寸 , 市场根据芯片类型及成本考虑选择不同尺寸的硅片作为衬底 , 例如功率半导体和微控制器主要采用8英寸硅片、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则采用12英寸硅片 。
大尺寸硅片(12英寸)在成本和效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 一方面 , 在相同工艺下 , 大尺寸硅片能制造的芯片数量更多 , 例如12英寸硅片的可使用面积是8英寸的2倍以上 , 可使用率是8英寸的2.5倍左右;另一方面 , 由于硅片为圆形、芯片为方形 , 也就意味着在制造芯片时会浪费掉边缘无法利用的区域 , 而硅片尺寸越大 , 这部分损失比也就越小 。
光刻胶简单来说 , 光刻胶主要用于将电路图案转移到半导体晶片上 , 是光刻环节最重要的耗材 , 也是晶圆制造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品类之一 。 在整个硅片制造工艺中 , 光刻的成本约占总体的三分之一 , 耗时约占40%-60%;在刻蚀过程中 , 光刻胶则主要起到防腐蚀的保护作用 。
从需求看 , 光刻胶又可分为半导体光刻胶、面板光刻胶、PCB光刻胶三大类 , 不同类别下还划分了不同的具体品种 , 具有品类多、专用性极强等特点 , 其中半导体光刻胶的技术壁垒最高 。 同时 , 不同专用环节对光刻胶的溶解性、耐蚀刻性、耐热性、感光性等都着严格要求 , 这就导致不同品质等级的光刻胶在制造工艺、化学结构、反应机理、性能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化 。
分辨率、对比度、敏感度等是光刻胶的核心技术参数 , 随着未来市场对芯片小型化需求的发展 , 光刻胶将进一步朝着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敏感度等方向发展 。
行业观察|昔日冷门赛道加速“回春”,半导体材料为何成掣肘全球产业发展的关键?
文章图片
半导体晶圆
电子特气电子特气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稀有气体 , 是晶圆制造材料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 , 广泛应用于晶圆制造过程的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等多道环节 。 据SEMI数据 , 在2019年全球约328亿美元(约2069.8亿人民币)的晶圆制造材料市场中 , 电子特气规模就占了13% , 约43亿美元(约271.4亿美元) 。
电子特气根据纯度不同可分为普通气体、纯气体、高纯气体、超高纯气体四个等级 , 而纯度对芯片成品率、性能和寿命都有着直接影响 , 纯度每提升一个数量级都将让器件性能实现有效提升 。 因此 , 电子特气的合成和提纯是主要的技术门槛 。
行业观察|昔日冷门赛道加速“回春”,半导体材料为何成掣肘全球产业发展的关键?
文章图片
电子特气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图源:华创证券)
二、国外巨头垄断半导体材料市场 , 我国本土玩家起步晚但后劲足
纵观整个半导体材料领域 , 由于其技术壁垒高、生产难度大、验证周期长等特点 , 导致大部分半导体材料都处于寡头垄断的局面 , 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欧美、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手中 。
其中 , 日本就供应了全球超50%的半导体材料 , 例如全球超70%的光刻胶均由日本生产 , 由JSR、东京应化、信越化学、富士电子4家企业瓜分 。 而在半导体制造过程所需的19种核心材料中 , 日本就占到了14种 , 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
此外在硅片市场 , 2018年全球近90%的市场都被日本信越化学、日本SUMCO、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韩国SKSiltron占据 , 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
相比之下 , 我国本土半导体材料行业起步晚、发展慢 , 加之本土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牢牢占据 , 导致本土玩家呈现“小而散”的格局 。 例如在2018年 , 我国电子特气行业的88%市场份额仍被美国空气化工、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大阳日酸4家巨头瓜分 , 国产进口替代率仅为2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