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三 )


次顶层是后期和编曲,这两项工作通常属于独立音乐人创作的收费项目(费用是一次买断性质,没有歌曲版权),后期的设备投入对于年轻人有入门门槛;编曲需要凝结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比较长。
金字塔的顶层是词曲编唱混都擅长的“一体机”,毕竟他们可以用音乐“独立行走”。
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文章插图
B站词曲编唱等“一体机”作品
之于参与共创音乐作品,按照实现的难易程度排序,分别是翻唱歌曲、翻填歌曲、原创歌曲。
可授权的翻唱不仅相对简单、容易吸粉,也有利于原作品的传播;歌词翻填是对原版权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很多非商业的广播剧主题曲都采用歌曲;一些音乐社团也很宽容,直接会在微博或者音乐平台挂出可以授权使用的音乐伴奏;网易云上有很多可授权翻填的歌单,有的歌单歌曲多达千首。
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文章插图
网易云音乐两个开放翻填授权的歌单
原创歌曲的技能要求则比翻唱、翻填有所升级。多人联词、多人合唱要做到风格和谐、层次合理,这对歌曲的策划提出很高要求,分工得当作品会有别具一格的惊艳效果,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音乐|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文章插图
播放量超过百万的广播剧翻填歌曲
但就是这样,在不同环节、不同工种的音乐爱好者参与下,这些年轻人以为爱发电的心态,让音乐共同自然而然地发生,留下了不少好作品,也让创作群体不断壮大。
用“弦歌曲”来“喻中怀”,“悦己之作”更是产业源头活水由于线上共创作品有多人参与,通常在发行之初就能凝聚较多的人气,创作参与人员和音乐社交好友也会相互点赞评论,不同创作者的粉丝也会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和转移。
一个作品一夜之间增加几百条评论量不在少数,这些都为创作者带来良好的社交满足感,但线上共创作品也有明显的不足。
最明显的就是,共创歌曲的合作者音乐能力各有不同,音乐设备存在差异,大多数该类作品的词、曲、唱都还在野蛮生长期。合作者众多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某个“拉垮”的环节。
同时,由于作品的创作与音乐社交关联紧密,即便平庸的作品也会有来自圈层的相互捧场的音乐的评论内容和数量。
不同于那种唤起共鸣的“小作文”类评论,纯社交性的评论专业性和客观性不够,有的歌曲数百条评论中,“吹爆全员”、“全员yyds”、“某某卡”是常见内容,而因为圈层社交压力,批评性的评价很难在歌曲下的评论区发表。也有圈内的独立音乐人感慨,过分追求IP和创作者阵容的共创音乐,变成了对热点和流量的盲目追逐,背离了音乐的初心。
在质疑中成长、在尝试中历练、在坚持中背负热情直至真正闪光,可能是所有青年文化要经历的宿命。虽然线上共创歌曲发展中的不足受到一定程度的批评和质疑,但在热爱迸发和交流互动中,创作感悟和创作技能也默默提升,甚至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Z世代作为独立音乐的主力军,很多人的入圈其实都是从参加线上共创歌曲开始。很多今天已经颇有名气的音乐人,最初的被同伴领进“圈”,参与形式只是唱或者写了某首歌其中的一小段、一句、或者只是非主体部分的和声。有的入“圈”活动可能未必直接与音乐相关,但第一次听到完整作品的兴奋感,多年后还会记忆犹新。
比如,词作“易者连消醉清酒”(圈名,以下简称“易者”,微博信息1997年生),她的出圈之作是2019-2020年网络热剧《陈情令》中魏无羡角色歌词《曲尽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