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圈街头麻辣烫,现实真的很残酷( 二 )


每晚营业结束后 , 他要推着沉重的流动车到集中的停放点 , 再花费一个多小时时间 , 对摊位进行消毒清洗 。 而陈武老婆的工作则是利用白天时间择菜、水洗、分类等 。 街边美食最担心的就是食品安全 , 这一点陈武两人无疑是最清楚的 。
激烈的竞争也让陈武无法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适圈” 。 走完不足七百米的龙城夜市 , 去消费发现足足有四家麻辣烫小摊 。 有和杨国福类似以骨汤为底料的麻辣烫 , 也有主打市井气的爱情麻辣烫 , 还有让客人围坐在一起的麻辣串 。
走了一圈街头麻辣烫,现实真的很残酷
文章图片
七百米的夜市 , 有四家麻辣烫小摊
给自己档口起名“萌萌麻辣烫”的陈武 , 也在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创新点 。 有时半夜两点 , 他还在琢磨怎样提升汤底的口感 。 毕竟相比食材 , 汤底才是麻辣烫的灵魂 , 就连冲刺上市的杨国福 , 同样有着“奶粉、牛骨粉、黄冰糖”的秘方配料 。
“希望有一天也能把品牌做出去吧 , 靠加盟赚钱 , 这样老婆也能少跟着我辛苦一点” , 虽然路途还十分遥远 , 但陈武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做大品牌的梦想 。
在武汉 , 无论是百万大学生、还是写字楼的打工人、又或是在外奔波的劳动者都习惯把街边麻辣烫称作爱情麻辣烫 。 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对爱情的向往 , 同样也有着包含摊主在内的所有“小小的梦想” 。
线下生意平庸 , 杨国福靠什么上市?
即将闯关港交所的杨国福 , 能否为一线城市的追随者们打个样?
据窄门餐眼数据统计 , 杨国福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合计为1541家 , 仅占总门店数的28.92% 。 同时 ,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消费也普遍比其他地方高出十元左右 。
对于从东北哈尔滨起步的杨国福来说 , 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来应对下沉市场的消费者 。 而这套体系能否沿用至一线城市则决定了后续杨国福发展的上限 。
带着这样的疑问 , 去消费探访了位于武汉虎泉的杨国福加盟店 。 通过搜索可以获知 , 杨国福在一线城市的门店分布 , 主要位于高校、写字楼周边的临街店铺 。 由于并不处在核心地段 , 所以无需负担昂贵的租金 。
正值中午 , 来这家店内光顾的客人不算多 , 店内30多平的用餐区域内用餐客人屈指可数 。 相比之下 , 出出进进的外卖员反而让门店显得不那么冷清 。
走了一圈街头麻辣烫,现实真的很残酷
文章图片
去消费拍摄
据统计 , 在店内用餐的三十分钟时间内 , 共有8名外卖员来取餐 , 外卖餐号也达到了54 , 意味着从上午开始杨国福外卖订单数量已经超过五十 。 而店内订单号仅为24 , 线下订单数量仅为线上平台的一半 。
相比于街边麻辣烫 , 多达96个的SKU是这家麻辣烫头部品牌线下运营的最大优势 。 而26.8元/斤的价格在麻辣烫市场整体偏贵 。 当然 , 仅有微辣、番茄、干拌三种选项 , 外加餐品出炉后与其他品牌并没有明显差别 , 都让励志要做麻辣烫界“星巴克”的杨国福看起来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
较低的性价比 , 加盟门店生意冷清 , 看起来与沙县小吃、鸡公煲等门店并无二致 , 已经到了上市临门一脚的杨国福难道真的要靠外卖来撑起盈利的大旗吗?
从招股书中 , 我们似乎能看出其中的奥秘 。
据最新数据显示 , 截至2021年9月 , 杨国福来自加盟店餐厅的收入为10.97亿元 , 占比为94.3% , 而比例最低的2019年也能达到87.6% 。 在占比极高的加盟店收入中 , 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最高一年仅为5.6% , 真正创造收入的是货品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