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表情包,年赚40亿!韩国最能抢钱的公司,为何被逼出中国?( 三 )


上海店直到开业一年半后 , 还需要排队才能进入 。

线下的崛起被当时的媒体给予了极高的评论 , “谁说线下店已死?看看韩国Line Friends的商业模式 。 ”
而就在这一年 , 中国的泡泡玛特还在亏损中焦头烂额 , 从277万一路狂亏1598万 。
但接下来三年 , 2017-2019年泡泡玛特营收从1亿到5亿 , 再干到了16亿 。
真是泡泡玛特的比Line Friends设计更高级还是产品更萌?
都不是 。
是因为泡泡玛特迅速找到了成年人购买玩具的心理——解压和刺激 。

2018年 , 一位30岁上海闲鱼用户 , 通过转让泡泡玛特的盲盒就赚了10万元 。
相比之下 , 而这时候的Line Friends的赚钱方式就过于直白 , 一根圆珠笔45元 , 一件普通印花T恤高达500元 , 一份下午茶318元...
几乎没有产品创新 , 全靠IP硬撑 。

2、只有联名 , 被用户干掉
线下门店只是一部分 , Line Friends曾经流量密码还在于授权业务 。
作为授权狂魔 , Line Friends在2017年一共授权了3300多个品牌 , 获得了“2017中国授权业大奖”双冠王 。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LINE出联名款了...
优衣库、小米手机、施华洛世奇 , 甚至 , 他们还要上天 , 亚航 AirAsia 就有以 Line Friends 作为飞机的喷涂主题 。

其实 , 联名本身并没有问题 , 美国的迪士尼、漫威才是联名抢钱的老手 。
但Line Friends显然忽略了个自己的大软肋 , 没有故事 。
大多数Line Friends 的粉丝并不了解每个形象背后的故事、人设 , 仅仅是被它们的形象所吸引 。
男生就更别提了 , 连布朗熊、轻松熊和熊本熊也分不清楚 。

当你在萌这件事上发力太猛 , 萌这件事就不萌了 。

集体大溃败 , 韩流为什么被中国抛弃了?韩国的无数品牌曾经在中国有多风光 , 现在就有多落魄 。
2012年 , 韩国最大连锁咖啡品牌咖啡陪你进入中国 , 放话要开店5000家 , 赶超星巴克 。
2年之内在中国开了700家店 , 但紧接着就被曝出拖欠工资、加盟商解约、多地关店的负面消息 。
门口聚集的再也不是排队的粉丝 , 而是索要欠款的加盟商 。

故事的结局是创始人在家中自杀 , “咖啡陪你”破产 , 败走中国 。
韩国人骄傲的化妆品行业也在中国四处碰壁 。 2018 年 8 月底 , 菲诗小铺关闭所有中国线下店 , 2020年伊蒂之屋关闭中国全部线下门 。
2022年 , 悦诗风吟关闭了600家店 , 净利暴跌89% 。

韩系汽车从2016年开始 , 就迈入整体销量下滑的通道 。
“韩系车老大”北京现代在巅峰时期年销百万 , 但在2020年 , 跌到了只有2013年的一半 , 只还剩50万辆 。
甚至曝出工厂被卖 , 接盘的不是别人 , 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理想 。

2021年 , 韩系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率已经跌到了2.5% 。
核心原因 , 在于韩国品牌对中国用户的刻板印象 。
韩国品牌天真的以为 , 自己还向曾经一样自带光环 , 对中国用户有着天生的国外滤镜 。
过去韩国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 可不仅仅是输入几部韩剧而已 。
在韩流之外 , 韩国产品也开始大力进入中国市场 , LG、三星、现代、乐扣乐扣等韩国品牌 , 都曾经风靡中国 。
在2015年的“93阅兵”中 , 成为“中国人民老朋友”不久的朴槿惠 , 站位仅次于普京 。

但是 , 抛开滤镜 , 韩货才暴露出本质来:价格比国产贵 , 质量却比国产差 。
中国的“好朋友”好丽友 ,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干仗的紧张局势下 , 在北京冬奥会韩国运动员一系列推人、擦领奖台的骚操作后 , 又发出涨价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