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中国的「无人超市」早就死了,为什么美国的亚马逊还在坚持?( 二 )


而且 , 「免结账即走」技术不只是亚马逊自己可以用 。 当年亚马逊为了解决自己电商业务的需求 , 自建服务器系统 。 取得技术领先后 , 再将服务提供给其他企业 , 逐步发展成了 AWS 云计算服务 。
同理 , 亚马逊的无人零售技术 , 一旦成为零售行业的技术标杆 , 同样可以授权给其他零售企业 , 帮助他们对店铺进行「无人化」改造 , 完全有潜力成为像 AWS 一样的现金牛业务 。
亚马逊似乎处于下一次「爆发」的前夜 , 掌握了对实体零售业「降维打击」的武器 。 当时 , 包括沃尔玛在内的一系列传统零售巨头 , 股价都应声下跌 。
02 便利和阻力 但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 第一波疯狂过后 , Amazon Go 的热度 , 就像很多「网红店」一样 , 一泻千里 。
虽然跟大部分零售店相比 , Amazon Go 的业绩表现 , 「坪效」还是不错的 , 高于美国零售业的平均水准 。 但它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想的那样 , 「重新定义超市」 。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 , 「免结账即走」带来的便利 , 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
第一次体验「免结账即走」是神奇的 , 但「结账」终究是超市购物过程中 , 不那么关键的一个环节 。 热情过后 , Amazon Go 依然只是一家普通的杂货店而已 。
而且 , 有不少顾客 , 对无人超市里大量摄像头带来的「监视感」 , 感到不适 。 此前 , 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 , 亚马逊已经在通过摄像头 , 监控全食超市收银员、理货员的工作效率 , 针对效率相对较低的员工施加压力 , 促使他们「更努力工作」 。 类似的系统还被部署在亚马逊的电商仓库里 , 曾引发不小的社会争议 。
从 Amazon Go 开业的第一天起 , 关于亚马逊会利用这套系统「监视顾客」的质疑声就一直存在 。 尽管亚马逊对外宣称 , 会严格保护顾客在无人超市被记录的个人信息 , 不会利用这些信息对用户进行「行为分析」 , 优化广告推送 。 但这并不能彻底解决「信任」的问题 。
这也是亚马逊等了足足 4 年 , 才终于在全食超市试验这项技术的一大重要原因 。 Amazon Go 是一个全新的品牌 , 开业第一天就主打「无人零售」 , 顾客都愿意接受这项技术 。 但全食超市不一样 , 在被收购之前 , 已经有近 40 年历史 , 有自己固定的客群 , 其中一定也有「无人零售」技术的抵触者 。
所以 , 在新店改造完成后 , 亚马逊为用户提供了「不使用免结账」的选项 , 用户可以不登录自己的亚马逊账户就进入商店 , 选购商品后自助扫条码结账 。 但无论如何 , 摄像头就在那里 。
全食超市免结账即走的通道|全食超市
而且 , 「免结账即走」技术并不便宜 。 抛开前期开发成本不算 , 为实现这项神奇技术 , 亚马逊在第一家 Amazon Go 零售店投入了 400 万美元 , 占开业前期总运营成本的 40% 。
亚马逊没有披露过 Amazon Go 的硬件技术细节 , 但单凭顾客们肉眼观察 , 整个门店的天花板上 , 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摄像头 , 加上货架内置的传感器 , 它们必然价格不菲 , 且后续需要长期的管理、维护 。
通过「免结账即走」技术 , 亚马逊提供了一种「极致便利」的愿景 , 但它也带来了额外的「阻力」 。
想彻底改变一个有着几百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行业 , 并没有那么简单 。
03 技术主义的未来 2018 年 , Amazon Go 刚刚对外公开时 , 国内也曾掀起过一股「无人零售」的风潮 , 包括盒马、京东在内的巨头 , 以及一系列创业项目 , 都在这个方向上做过尝试 , 但很快都偃旗息鼓 。
在美国 , 不只是「无人零售」 , 亚马逊整个「实体零售战略」 , 都发展得并不顺利 。 据 CNBC 报道 , 亚马逊正在关闭旗下的「星级优选店」(4-Star Shop)、「亚马逊书店」、以及快闪店 。 这些店是亚马逊之前进军实体零售的一系列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