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外卖越来越贵了,被流量绑架的商家,不涨价可能就要倒闭?( 三 )


越来越多的外卖商家都明显感觉到 , 做外卖越来越不挣钱了 , 那些历史订单说明了一切 。 李漫随手打开一个订单 , 一份定价22元的西红柿盖饭 , 打包费1元 , 商户对优惠活动承担6.6元 , 消费者只需要支付16.4元 , 但这些钱又经过平台三层抽拥(技术服务费、履约服务费和0.1元环保捐赠) , 李漫最终到手的钱只有12.78元 。

▲ 经过层层抽成 , 商家拿到的钱已所剩不多 。 图 / 受访者提供
对商家而言 , 优惠活动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点单 , 但让吴桂琳苦恼的是 , 大幅度的优惠主要是商家自己来承担 , 导致每单利润非常低 , 有时甚至会亏损 。 有一次 , 在消费者用完各种各样的优惠券后 , 收益页面上显示 , 吴桂琳到手的钱是负数 。 “我卖了个东西 , 还欠美团的钱” , 吴桂琳苦笑 。
几乎没有商户可以逃过活动补贴:外卖红包、神券、以及配送费满减 。 用户可以通过低价购买会员 , 获得超出价值的外卖红包 。 比如在美团 , 花15块钱充会员 , 可以获得价值6张5元的无门槛红包 。 有时候5元的红包还可以升级成8元的红包 。 这类优惠成为平台获客的一个重要竞争点 。
但对商户来说 , 8元的红包却不是个好事 , 需要自己承担大约4元 。 5元的红包里 , 商家要承担2-3元 。 神券和红包相似 , 同样能够在消费时减免一定费用 , 有商家透露 , 不管多大金额的神券 , 商家的固定成本都为3元 , 后来 , 一种“膨胀券”横空出世——作为一种比神券力度还大的优惠券 , 这需要商户分担更多金额 。
某种程度上 , 这一做法是平台借花献佛 , 收了充会员的钱 , 让消费者得到了优惠 , 却让商家无条件承担了补贴 。
吴桂琳清楚记得 , 自己的一个订单竟然显示被附近高校的一个学生使用了30元的券 , “我当时就发到微信群里给大家看 。 你说说这个券哪来的?我还以为是美团老板的券嘞!”吴桂琳还发现 , 外卖券变得愈发泛滥 , 连许多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第三方平台都开始送外卖优惠券 。

▲ 许多公众号都开始送外卖优惠券 。 图 / 手机截图
“充会员的钱都给平台了 , 我没有拿到1分钱 , 为什么要我来承担优惠?”吴桂琳问 。
这种“优惠”的转移同样体现在配送费上 。 商家可以自主决定承担配送费优惠额度 , 承担更多意味着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 。 小卢是一家酸菜鱼外卖店的店主 , 5元的配送费减免 , 平台分摊1元 , 她分摊4元 。 而李漫参加了免配送费活动 , 独自承担了所有配送费 。
就这样 , 涨价开始了 。 吴桂琳将部分商品的单价上调了10% , 后来索性下架了用来“引流”的折扣商品 。 就连店内20元的爆款促销拼盘“小霸王”也涨价了 。 过往 , “小霸王”的每一次涨价都会引发粉丝群里的用户抗议 , 但这一次 , 大家的感知不强 , 各种各样的优惠券缓和了涨价的幅度 , 最终的价格上涨不明显 。
李漫也决定涨价 。 由于有更加精细的计算 , 他把馄饨从20元涨到了23元 。 “消费者觉得你疯了 , 一碗馄饨卖23元?但他们从来不看自己付多少钱 , 他只是付了10元 , 而且他为了凑单 , 我到手还不到10元 , 而这一餐的成本是9元 , 一来二去根本不赚钱 。 ”
被流量绑架的商家
鲜有消费者愿意放弃“薅羊毛”的机会 , 但商家对满减、促销、打折等活动并没有什么热情 , 只是不参加不行 。
与平台区域经理的博弈基本上是所有商户必经的一课 。 吴桂琳还记得2014年前后 , 饿了么和美团在激烈抢夺市场的时候 , 各自的区域经理轮流将优惠传单贴在门店的玻璃门上 , “美团外卖招聘骑手 , 用户优惠减xx元” , 第二天饿了么经理来店 , 用自家传单盖住美团那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