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南宫读书会】《疯传》信息让你越激动,你就越会投入更多的关注( 二 )


这种结果是很好的 , 但作者的研究目的是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因素驱动人们的共享行为 , 而不是仅仅简单地记录和描述共享内容的特征 。
有两个理由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共享信息 , 那就是兴趣和实用性 。
为了检验这个理论 , 作者雇佣了一些研究助手 , 专门为《纽约时报》的文章实用性和趣味性打分 。
不出所料 , 两种特征都影响了人们的共享行为;更加有趣的文章比无趣的文章在电子邮件上的显示次数多了25%;相对有用的文章比无用的文章多出了30%的流行点击率 。
这样的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文章更容易被共享 。 不过 , 有一种文章 , 它的流行原因却不在此列当中 , 那就是科学的文章 。
大部分科学论文在它的主体部分都没有社交货币功能 , 更没有什么短期的实用价值 。 那为什么格雷迪的文章会那么流行呢?
这表明了科学文章的渐进创新或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之旅能够激发出读者的某种特殊情绪——敬畏之情 。

第二部分:敬畏的力量根据心理学家达契尔·克特纳和乔纳森·海特的报告 , 我们可以知道 , 当某些人领略了伟大的知识、瑰丽的风景、庄严的盛况或雄壮的力量后 , 敬畏是一种发自他内心的惊奇与震撼 , 这种意识体现为自我超越的伟大体验 。

敬畏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系 , 它经常包含着惊讶、出乎预料或神秘的意识 。
作者有趣验证了这个理论 , 结果发现:敬畏之情的确能够增加人们的共享行为 。 让人敬畏的文章转载率比一般的文章高出30% 。
如果敬畏能够激发共享行为 , 那经过任何情绪体验的朋友会不会增加自己的共享行为呢?
假如我们获得了一份促销优惠券 , 我们就会告诉朋友 , 以便和他们一起分享喜悦与兴奋之情 。
情绪共享的确也和流行感冒一样 , 具备很强的社会传播性 , 能够帮助人们维持并加强自己的社会关系 。 即使我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可能遥不可及 , 但我们之间的情绪感知却近在咫尺 。
由此可以看出 , 除了敬畏之情 , 还有很多其他的情绪也可以共享 。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来看另一个问题了——那么是不是存在着更容易被转载和共享的某种情绪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首先需要记录一下相关的情绪内容 , 比如我们要测量悲伤这种情绪 , 首先应该把它量化 , 转化成数据 。
通过验证 , 悲伤的情绪会产生与预期相悖的效应 , 反映悲伤情绪的文章事实上比最热门的电子邮件共享链接还要低16%的关注度 。
在不同的情绪之间 , 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快乐与积极性 。
通过作者的研究 , 最终可以初步认为 , 人们更加偏爱传播积极的信息 , 而回避共享消极的信息 。 不过 , 现在仅能确定的一点是 , 消极的情绪会降低人们的共享行为 。
作者还专门研究了消极情绪中的生气和担忧 , 研究结果完全出乎预料:令人担忧和生气的文章完全占据了公众新闻点击率的前列 , 越是让人生气和担忧的话题 , 越能引起公众的注意 。

第三部分:生理唤醒数百年来 , 情绪一般能够被分为两种类别 , 即积极、高兴的情绪和消极、不高兴的情绪 。
然而 , 最近心理学家们将情绪维度进行了二维细分 , 除了原来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维度划分之外 , 还加上了激励程度或生理唤醒的划分 。
当你当众演讲的时候 , 你的脉搏可能会加速 , 手心可能在冒汗 , 心脏像触电一样跳动加快 , 心情惴惴不安 。 这种感觉就是生理唤醒的情绪 。
唤醒是被激活并准备随时待命的状态 , 像生气与担忧这样的情绪 , 就具备较高的唤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