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实测!关闭“算法推荐后”,某音某手上的美女真没了!( 三 )


如何正确看待“个性化推荐”?俗话说得好 , 科技没有善恶之分 , “个性化推荐”这东西对用户来说显然不全是坏事 。
利用收集到的个人特征 ,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个性化推荐来显著改善用户体验 。 不管用户喜欢小动物、美食还是美妆 , 都不用到处去搜索资源 , 算法会源源不断地把i相关内容推荐到用户的面前 。
然而 , 现在人们对于算法二字似乎有种闻之色变的趋势 。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 , 在规定落地后 , 53.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关闭算法推荐功能 , 接近七成的受访者期待规定能遏制诱导过度消费、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方面的不良之风 。



为什么推荐算法会沦落到这般境地呢?个人认为 , “大数据杀熟”可能是首锅 。 根据小雷检索 , 在知名维权平台“黑猫投诉”上 , 和“大数据杀熟”有关的结果共计2317条 , 其中涵盖了外卖平台、电商、网约车、共享单车、旅游电商平台、票务平台等 , 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已经成为电商平台的常用手法 。
个人认为 , 网友们反感的可能不是推荐算法 , 而是各路平台剥夺了自身对于算法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以及利用推荐算法侵占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 这次规定要求企业设置“算法推荐服务功能”的开关选项 , 给予用户自主选择权 , 来保护消费者利益 , 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乱象 。
然而 , 问题随之而至 , 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下 , 关闭推荐算法基本等于降低个人使用体验 。 为了保证自己的使用体验 , 很多用户不得不选择开启个性化推荐选项 , 这显然不是国家希望看到的局面 。 如何在用户选择关闭推荐算法的情况下 , 保证消费者的几倍体验 , 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