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硬科技大厂的金三银四:没有裁员,扩招万人( 二 )


震荡之下 , 裁员成了必选项 , “控制员工数量”、“恭喜毕业” , 成了不少互联网大厂对于裁员的委婉说辞 。
但硬科技行业的业绩堪称喜人——2021/22财年第三财季 , 联想集团营业额同比增长16% , 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62%;中芯国际利润同比增长了150%等等 。
在杨元庆看来 , 技术创新是联想发展的主旋律 , “要成为全球ICT行业的领导企业之一” , “首当其冲就是技术创新” 。
根据计划 , 未来五年 , 联想集团研发投入总额将会迈过千亿大关 , 而刚刚过去的2021/22财年第三财季 , 联想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 38% 。
技术创新的回报收益率最高 , 也成了全球ICT巨头的共识——欧盟发布的全球企业研发数据显示 , 2020年全球研发投入增长主要由ICT领域驱动 , 占全部行业研发投入的比重高达41.5% 。
研发投入越高 , 公司价值越高 , 已成硬科技行业共识——多年位居研发投入排行榜首位的谷歌 , 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之一 。
基于这一认知 , 联想目前正在构建“近期、中期、长期”三级研发体系 , “除了快速市场化的技术 , 更要有基础性研究;除了持续改善型技术 , 更要有突破性技术创新” 。
而师忠超、李辉就职的联想研究院 , 主导的就是“3年乃至更长远的基础性和突破性研究” 。
展望未来之外 , 联想所在的硬科技行业 , 其实已经高度内卷 , 研发是发展之道 , 也是生存之道 。
身为行业老大 , 如今联想占全球PC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左右 , 全世界性能最强的500台高性能计算机 , 有180台来自联想 。 要突破内卷维持增长 , 除了研发别无他法 。

而在手机领域 , 2022年一开年 , 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今年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 , 占原出货计划的20% 。
对此 , 宋丹感同身受 , 她从事软件系统开发十几年 , “智能手机从2013年就是红海了 , 多少风光无限的品牌都死掉了 , 行业内卷、厂商内卷、产品内卷 , 我们技术人员只能卷自己 , 卷出来一条生路” 。
大规模应用才是“最高奖赏”要在激烈的人才战中 , 招揽到技术人员 , 除了真金白银的薪酬福利 , 赋予他们“成就感”和“价值感” , 可能更为重要 。 而大规模落地应用 , 算得上最高的奖赏 。
“再先进的技术成果 , 如果束之高阁 , 是很可惜的” , 这也是师忠超2016年跳槽到联想集团的主要原因之一 , 如今 , 他在联想研究院担任计算机视觉总监 。
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转化 , 师忠超有着长达20年的执念 。
2002年在中科院攻读博士时 , 他的研究兴趣就偏向应用 。
不过 , 彼时 , 人工智能还相对小众 , 国内企业鲜少涉及 , “要么去高校做研究 , 要么去外企研究院 。 ”
师忠超也去了外企研究院 , 但遗憾时隐时现 。
其一 , 他所在的行业赛道 , 用户群体有限 。
进入联想之前 ,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数码相机 。 随着智能手机大爆发 , 相机行业日薄西山 , 2016年 , 数码相机出货量同比大跌三成 , “不像手机 , 人手一台” , 师忠超不免有些失落 。
其次 , 在外企 , 研发的话语权通常握在总部 , 位居中国的研究院不易介入到产品共创中 。
“总部在国外的话 , 沟通效率肯定要低很多 。 或者说 , 研发和产品脱节 , 导致转化效果不理想” , 左右权衡之下 , 师忠超下定了决心 , 义无反顾地要回到国内企业 。
2016年 , 当联想递过来橄榄枝时 , 他没再犹豫 , “到了联想 , 可以服务更多的产品 , 更广的用户 , 也有更大的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