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微信农场,第二个QQ秀?( 三 )



几个月后QQ秀上线 , 受欢迎的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在上线的前半年 , 就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 , 几乎成了当时腾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
吴晓波在《腾讯传》中曾有如下表述 , “在腾讯的历史 , 乃至中国互联网史上 , QQ秀都堪称一款革命性的收费产品 , 它可以被视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一次‘东方式应用创新’ 。 西方的很多互联网研究者 , 对于中国网民愿意花钱购买虚拟道具来装扮自己这一点 , 感到非常地不可思议 。 ”
而正是从那时起 , 对于虚拟形象、道具、皮肤的研发、创造 , 似乎成了中文互联网十几年来不变的主题 。 它的应用领域从社交应用到游戏再到电商平台 , 从连续创造天量营收的王者荣耀皮肤 , 到去年意外走红的啫喱App , 从未停止 。
庞大的需求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助推着虚拟类产品的发展?

社会学的解释可以从吴晓波的论述中管中窥豹: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充满了压抑感的等级社会 , 它既表现在宗族的内部 , 也体现在公共社会层面 ,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战战兢兢 , 情感生活十分苍白和乏味 。 而虚拟社区的出现 , 如同一个突然出现的新世界 , 让压抑日久的人们可以戴着面具 , 实现一次不需要节制的狂欢 。
而从腾讯内部来看 , 似乎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 ,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吴宵光说 , 腾讯出售的其实不是“服饰” , 而是“情感的寄托” , “代表了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 朋友看到我在QQ上面的形象 , 就能够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另一方面 , 从产品的角度来讲 , 在社交方面 , 目前的朋友圈在微信体系中有承载了太多的功能:个人展示、电商私域、视频号露出、广告宣发等等 。 在多功能之下 , 朋友圈的广场属性会被不断加强 , 同时也意味着 , 微信用户的个人表达也在被不断压缩 。
张小龙曾在微信课中说过:大家发布朋友圈主要是为了推广人设 , 每个人在里面展现最美好的一面来获得他人的认可;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状态 , 然后屏蔽了所有的不好的状态 。 对于朋友圈这样一种高压力的社交工具 , 可能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 。 未来大家都需要一种更为轻松的一种方式 。 微信要做朋友圈之外的另外一种社交的模式 , 解决上面说的弊端 。
而从实际操作来看 , 微信状态如果未来是以虚拟形象为主的社交方式 , 即从开端就打破了严肃感 。 而具体去看微信状态的内容设置来看 , “疲惫”“emo”“裂开”等非朋友圈完美人设的情绪 , 和此次微信农场展现出的粗糙画质的小动物形象 , 似乎也展现出了微信状态将要区别于朋友圈的决心 。
在2003年上线QQ秀时 , 马化腾在商城中买了如下道具:一头长发、一副墨镜、一条紧身的牛仔裤 , 这一颇具象征意味的打扮 , 正是马老板在生活中的反面 。 QQ秀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内心的映射 , 今日的微信状态是否能复制当时的成功呢?
【微信|微信农场,第二个QQ秀?】(文中彭慧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