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春天里的中国科技(一):当疫情直抵咽喉( 二 )


疫情来到第三年 , 上海还有个被忽视的关键作用 , 就是这里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国内科技互动的“避风港” 。 科技是一个高度依赖交流的行业 , 但疫情之后 , 北京对集体活动举办始终保持高度谨慎态度 , 而深圳又毗邻香港 , 疫情反复拉锯 。 这让上海成为了最具确定性的科技交流舞台 。
这个确定性非常关键 , 经常一项科技活动需要几个月的投入和准备 。 一旦临近日期被告知因疫情原因取消 , 不仅直观损失巨大 , 还会打乱产业节奏 。 而上海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疫情防控局面 , 加上鼓励经济活动的态势 , 让这里成为疫情后很多科技活动的唯一选择 。
这也让上海疫情的影响烈度 , 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一地的疫情爆发 。
复杂的供应链风险
这几天 , 上海疫情带给科技供应链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 在中国科技界 , 有所谓上海研发、深圳生产、北京宣传的说法 。 这当然只是个简单归类 , 但也展示了上海在中国科技供应链中的区位指向 。
如果深圳、东莞的工厂不开工 , 仓库不发货 , 那科技市场可能将马上没有东西可卖 。 但上海研发的东西出不来 , 基础零部件不能生产 , 进口的高端原材料进不来 , 那负面影响可能要在半年、一年后持续显现 , 甚至更久 。
残酷春天里的中国科技(一):当疫情直抵咽喉】科技的基础是硬件 , 硬件的基础是芯片 。 而上海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集成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产业区位 。 其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 , 并且在国内可生产的高端芯片中占有大量不可替代性 。 同时 , 上海以及周边的昆山、苏州等地 , 还是国际芯片企业、芯片代工厂的主要集中地 。 整个上海汇集了超过600家半导体公司 , 形成了以张江为主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
残酷春天里的中国科技(一):当疫情直抵咽喉
文章图片
上海疫情爆发之后 , 大家普遍关注的是芯片其他科技产品代工厂的情况 。 这类企业虽然也有部分停工现象 , 但整体而言相对封闭 , 工人吃住工作都在封闭厂区 , 受疫情影响相对不大 。 但除了代工厂之外 , 上海半导体产业链还包括形形色色的研发、测试、设计、贸易等企业 ,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在浦东 , 是疫情开始后第一批被封锁的区域 。 这些企业或在家办公 , 或干脆停摆 , 由此造成的供应链影响可能是长远而巨大的 。
半导体仅仅是上海科技优势区位的一个代表 , 在众多科技领域 , 上海都有集群化的布局 , 并且偏向产业上游 。 这次疫情的不确定性 , 将给若干供应链带来持续性震荡 。 比如上海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中心 , 汇集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大量新型车企;上海这几年发展了庞大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 拥有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公司 , 并且上海还是BAT、华为、微软等科技巨头的重要研发基地 。
上海停摆 , 以及这轮疫情过后可能存在的防疫政策改变等等不确定性 , 将给整个科技供应链带来诸多麻烦 。
显性的问题在于 , 必然将出现很多行业难以开工 , 产品无法生产的僵局;隐性的问题则在于研发节奏被打乱 , 原材料进口市场出现波动 , 这可能导致整体科技进程被拖慢 。
中断的商业轨迹
科技从业者的工作特点是需要密集出差 , 尤其是市场和品牌人员 。 年底一看 , 大家虽然足迹遍及全国 , 但基础路线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来回往返 。 科技行业的长期发展 , 让这三座城市 , 或者说三个产业区位形成了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 。 你很难只去其中一两个地方 , 也很难频繁去到其他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