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米撤退 , 网易严选掉队 , 京东的京造 , 反而在内部的权重增大了——去年10月 , 京东京造升级为独立事业群 , 与京东零售站在了同一级别 。
互联网巨头的自有品牌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 但无论它们命运如何 , 都要面对精品电商前途堪忧的现实 。
谁在杀死精品电商精品电商这一概念 , 即使现在还没死 , 也处在半死不活、无人问津的境地 。
网易严选的巅峰时刻十分短暂 , 阿里小米还未等到高光便宣告后退 , 而京东虽然越发看重这项业务 , 但目前仍未有太大的声量 。
从被各大巨头看好 , 到巨头撤退锋芒不在 , 精品电商 , 似乎正在被杀死 。
精品电商的关键 , 在于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 通过升级供应链 , 减少商品从厂家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 , 掌握生产的全链路 , 以满足高品质低价格的消费需求 , 打造精品 。 在这其中 , 对供应链的改造升级 , 是重中之重 。
升级供应链 , 使得平台业务变重 , 注定是一个长期投入建设的项目 。
小米有自己的生产线 , 所以小米有品主打小米产品;阿里虽然掌握成熟的供应链 , 但它主要是为厂商提供平台 , 仍属于轻资产;网易严选模式更轻 , 将重心放在选品上 。
无论是自己“造”还是自己“选” , 都极大限制了精品电商的产品品类 , 也就是SKU 。
此前 , 网易严选和必要商城都因品质问题被投诉 , 自有品牌联系到平台自身的口碑 , 因此在选品的把控上需更加谨慎 。 于是 , 和综合电商相比 , 精品电商的SKU数量根本不够看 , 只能做“迷你电商” 。
重资产的模式投入长 , 精品阻碍规模化 , 再加上重视品质和新消费的独特审美 , 意味着精品电商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崛起走向大众 , 只能满足部分年轻群体 , 给综合电商做个补充 , 而且自己还要承担库存的风险 。
在这些巨头自有品牌中 , 只有京东京造的业务权重在加大 , 其实和京东的重资产模式有关 , 自营店和自建物流 , 做精品电商拥有相对更多的先天优势 。
除了构建供应链基础 , 还要有流量 。 供应链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成 , 但流量的争夺去向 , 往往就在旦夕之间 。
精品电商的热度 , 在2018年之后 , 很快被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概念压下 , 与此同时 , 电商行业的重点来到了流量争夺上 , 各大领域、各大平台 , 都陷入了砸钱引流的漩涡之中 。 市场格局也出现新变化 。
而京东、阿里 , 本身有着庞大的流量池 , 但拼多多从下沉市场杀入 , 电商两极格局被打破 , 低价让一个电商平台迅速崛起 , 彼时消费大势是升级还是降级 , 让整个行业都有些迷惘 。
同时 , 抖音快手携流量从内容端进入电商赛道 , 头部电商平台流量焦虑更甚 。
网易严选主要从网易云音乐、网易邮箱引入 , 小米有品的用户群则主要来自小米手机 , 这根本难以和综合平台外部的巨大流量抗衡 。
在厮杀之中 , 电商流量开始见顶 , 电商转而攻向下沉市场 , 但这一市场的需求 , 却与精品电商不在同一频道上 。
于是 , 流量大战的告败 , 让精品电商用户增长陷入瓶颈 , 继续困在小众市场 。
另一方面 , 重资产模式的投入
短时间内 , 精品电商难以实现厂商与消费者直连 , 既缺乏流量 , 又没有品类优势 , 精品电商的生存空间 , 进一步被老牌综合电商和新兴流量电商平台挤压 。
- 京东方|连亏14年,烧钱3000亿!打破垄断全球第一,每月进账上百亿
- 电子商务|我国排名前20的“电商城”有哪些?真实数据给出答复,你怎么看?
- 电子商务|“AF”是什么意思,你如何使用它?
- 电子商务|赚取差价!妈妈买的苹果13,女儿直接拿去换成苹果11
- 电子商务|泄露的Pixel Watch开始展现更多细节
- 电子商务|人效破1000万,为什么这个跨境电商玩家还要做品牌?
- 电子商务|红海之下若羽臣另辟蹊径,用定位与创新突围
- 电子商务|国人消费理念升级,各大电商一反常态,西方30年前的一幕或要上演
- 电子商务|电商平台“好抢手”,消费模式再升级!
- 电子商务|街头又一怪象出现:房租高了电商来了,这个两个行业却越变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