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天目新闻行星是如何诞生?太阳系又是如何演化?通过研究行星家族中的“大兄长”——...|天目Tech+浙大学者揭秘太阳系“童年”时期 成果登上《自然》( 二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行星是如何诞生?太阳系又是如何演化?通过研究行星家族中的“大兄长”——...|天目Tech+浙大学者揭秘太阳系“童年”时期 成果登上《自然》
文章图片
巨行星轨道发生不稳定变化过程
月球和地球 , 来自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证据
巨行星轨道演化 , 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其他行星、卫星和小天体的演化 , 以及地球生命等具有深远影响 。
关于太阳系的“童年” , 传统的Nice模型与刘倍贝团队提出的“反弹”模型相比 , 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动力学不稳定发生的早晚 , 前者认为是“晚期不稳定” , 而后者认为是“早期不稳定” 。
“我们能从月球陨石坑的年龄找到新的佐证 。 ”刘倍贝介绍 , 巨行星动力学不稳定会打破太阳系原有的平静 , 它们强大的引力扰动 , 迫使周围小天体不断撞向其他行星和卫星 , 并在星体表面留下陨石坑 。
“月球陨石坑有着广泛的年龄分布 , 小行星撞击事件随时间自然衰减 , 这与我们团队提出的早期不稳定模型研究更自洽 。 ”刘倍贝说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行星是如何诞生?太阳系又是如何演化?通过研究行星家族中的“大兄长”——...|天目Tech+浙大学者揭秘太阳系“童年”时期 成果登上《自然》
文章图片
刘倍贝团队资料图
此外 , 类地行星的轨道也支持刘倍贝团队的“反弹”模型 。 根据观测 , 原始地球形成于原行星盘阶段 , 时间为太阳系诞生后3000万至1亿年间 。
按新模型 , 如果不稳定发生在地球完全形成之前 , 巨行星轨道动荡有可能会触发大碰撞事件 , 诱发原始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相撞 , 逐渐形成现今的地月系统 。
刘倍贝说 , “早期动力学不稳定 , 更符合来自太阳系其他天体关于小行星撞击时间的记录 , 也可以更好地解释类地行星的后续形成 。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行星是如何诞生?太阳系又是如何演化?通过研究行星家族中的“大兄长”——...|天目Tech+浙大学者揭秘太阳系“童年”时期 成果登上《自然》】审稿人对这一研究评价:“该模型很可能是太阳系演化理论中缺失的成分 , 文章新颖且意义重大 。 ”刘倍贝表示 , 未来 , 团队会进一步探究巨行星轨道演化对地球形成的影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