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云风波不断,换将之后又能否破局?( 二 )



贾扬清“出逃”美国不仅让自己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 也给阿里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 但是近期阿里云的风波可不止这一场 , 副总裁“出逃”美国的事情还没过去 , 阿里云的另一场风波就开始了 。 前不久有消息传出阿里云中国区的总裁仁庚卸任了 , 接任的是副总裁黄海清 。 在总裁卸任之后 , 还有多位阿里云高管也跟着离职了 。 在这场人事变动当中 , 最令人不解的就是任庚的离职 。 其实在去年的时候 , 他就已经递交过一次离职申请 。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公司没有批准 。 他2015年加入阿里 , 2019年开始担任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一职 。 在过去这七年的时间里 , 任庚也给阿里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 特别是在营收方面 , 简直就是大爆发式增长 。 从他入职的2015年来看 , 那个时候阿里云年收入还只有12.71亿 , 但是2016年就翻了一倍多 , 涨到了30.19亿 。 201720182019年这几年几乎都是翻倍式增长 , 2020年已经涨到了400.16亿 , 去年达到了顶峰 , 直接涨到了601.2亿 。

既然任庚为阿里云做出了如此漂亮的成绩 , 为何还要离职呢?这或许跟阿里云不堪的现状有关 。 在去年拿到601.2亿的营收之后 , 阿里云的“狂奔”彻底到了终点 , 自此之后一路下滑 。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 , 阿里云颓势尽显 。 去年虽然在国内云服务方面仍排名第一 , 但是市场份额却从40.3%下降到了37% 。 放眼全球市场 , 阿里云的情况更糟 。
在公有云laaS市场当中 , 阿里云2021年的市场份额还不到6% , 原本第三的位置也被谷歌给抢走了 , 跟亚马逊、微软之间的差距也在被逐渐拉大 。 国内外市场份额都被抢占的情况下 , 迎接阿里云的就是营收和利润的双降 。 数据显示 , 阿里云今年收入增速下降至20% , 创下了历史新低 。

曾经定下“三年1000亿”目标的阿里云 , 为何会沦落至此?如果单从收入增速下滑方面的数据来看 , 那主要就是延续了上个季度的影响 。 但这只是直接原因 , 更深层次的因素主要有几点:第一、方法没找对 。 任庚在职的这几年 , 阿里云市场份额和营收都在疯长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这些成绩都得益于他的“超高KPI模式” , 这种模式是有一定弊端的 。 任庚之前当过销售 , 还做过跨境事业部的总经理 , 最擅长的就是用各种手段来提高KPI 。
从他担任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之后 , 就开始通过客户细分、季度考核、末位淘汰等各种方法来推动阿里云的业务增长 。 这种模式短期之内见效很快 , 所以阿里云的数据一直在蹭蹭上涨 。 但是时间久了 , 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 。 事实证明 , 高KPI的销售策略 , 并不适用于云计算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旦采取这种方法 , 那整个团队时时刻刻都会背负着KPI的压力 。

任何工作似乎都是以完成KPI为目的的 , 久而久之“KPI”就成了一切工作的核心 , 这可不是一种好的风气 。 要知道云计算重在研发 , 光搞KPI肯定是走不长远的 , 所以狂奔了几年之后 , 阿里云的营收再也涨不下去了 。 第二个原因就是研发投入的问题 。 因为长期重心偏移 , 所以阿里云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远不及竞争对手 。 就拿2021年的数据来说 , 华为在研发上投入了1427亿 , 腾讯投了518亿 , 而阿里云只投了514亿 , 在远落后于华为的情况下 , 还被腾讯超越了 。 本来阿里在科技研发上就比不过华为、腾讯这些企业 , 结果投入还没别人多 , 那自然要被抢走市场份额了 。 如果阿里云要想走得长远 , 那就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 , 而这就得通过研发来实现 。

第三、定位不准确 。 虽然阿里云给自己的定位很高 , 但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 , 那就是“贪大求全” 。 换句话说 , 阿里云涉及的领域很广 , 业务很多 , 不管是自研数据库还是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等等 , 阿里云都有提供 , 但仅限于提供却不能精准提供 。 在如今的环境之下 , 客户的需求越来越精准 , 如果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却不精准的技术 , 很难收获客服的信赖 。 相比之下 , 华为、腾讯、百度的定位就很明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