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腾讯体育大裁员背后,是我们与优质原创内容时代的正式告别( 三 )


平台化已成大势所趋
【小米科技|腾讯体育大裁员背后,是我们与优质原创内容时代的正式告别】
总编辑应该成为第一个站起来革自己命的那个人 , 但这种革命很难自发来完成 。
2017年4月 , 敖铭曾经在专栏《体育内容遇上今日头条 , 标题党和深度稿件的博弈》中 , 提到“体育内容不适合头条化” 。 他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版权问题 , 第二个理由是今日头条等资讯平台上产出的内容没有干货、硬货(此处还应该加上他比较偏爱的一个词——“尖货”) 。
从当时来看 , 敖铭的这一判断并无多大的问题 。 他的问题是只看到了今日头条们当时的困境 , 没有预判到未来的趋向走势 。
体育内容的根基是版权 , 而版权的本性是逐利的 。 它需要卖出更高的价格 , 让更多的人看到 , 并不在乎平台 。 毫无疑问 , 即便是当下 , 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们在版权运营方面也存在先天缺陷 , 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疯狂收割版权 。 B站买入足总杯版权 , 已经标志着这家时下颇受年轻人青睐的互联网平台吹响了进军体育版权的号角 。 抖音、快手手中的版权更是不胜枚举 。
自媒体时代 , 内容低质的问题一定是存在的 。 低质的内容获取成本更低 , 通过标题党、个性化算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曝光 , 性价比更高 。 但事物是动态发展的 , 当资讯平台拥有了足够大的流量池 , 极容易解决内容品质的问题 。
以东京奥运会为例 , 今日头条就与《体坛周报》、澎湃新闻等传统媒体进行了深度合作 , 以获得更优质的内容 。 它的出价可能不菲 , 但成本远比养大量编辑、记者更低廉 。 正如王永治所预测的那样 , 在新兴媒体平台的扶持下 ,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以及经验丰富的传统媒体人们可以成为它们的内容提供商 。
另外一个敖铭在2017年没有预测到的趋势就是短视频平台“动物凶猛” 。 它们背靠资本大鳄 , 用户量以亿计算 , 能够大量瓜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 而且拥有直播等更多新鲜的玩法 。 当拥有了这些先天优势 , 短视频平台切入体育内容领域易如反掌 , 而且对传统的体育内容平台形成了降维打击 。
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资讯平台 , 还是传统的体育内容平台都在向着平台化的趋势迈进 。 PGC模式不会被彻底抛弃 , 原创优质的内容依旧有市场 , 但核心让位给了UGC模式 。 UGC的创作者以海量野生自媒体为主 , 但机构化的生产者比重可能不大 , 但地位逐渐上升 。
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都是内容的“红海战争” , 出尽风头的中国移动咪咕还是以PGC模式为主 , 但大量内容也来自于其供应商的产出 , 比如中国体育、梨视频等 。
抖音、快手 , 乃至小红书是彻彻底底的平台化运作 。 同样作为内容平台的中国体育 , 也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机构化的内容生产者的角色(东京奥运期间 , 中国体育同时为咪咕和快手产出原创内容) 。
在最巅峰的时候 , PP体育也有很大的机会向平台化转型 。 在体育短视频领域 , 版权的价值毋庸置疑 。 PP体育一度是互联网第一足球内容平台 。 如果将版权开放给内容创作者 , 可以降低大量成本 , 并产出海量短视频内容 。 这样的一个体育短视频平台可能无法撼动抖音、快手的地位 , 但创造出一个“视频版的懂球帝” , 在体育领域进行流量卡位并非全无可能 。
在自媒体图文内容方面 , PP体育也尝试推出了“PP号” , 但起步过晚 , 错过了自媒体的红利期 。 此外 , “PP号”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内容低质的问题 。 道理很简单 , 没有足够的资金做扶持换不来优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