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小马智行“独角”,套上资本绞索( 三 )


今年3月17日 , 据路透社报道 , 图森未来正在寻求出售中国业务 , 并专注于美国市场 , 此举是为了应对美国政府的技术监管问题 。 这也意味着 , 在新的监管趋势之下 , 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恐再难登陆美股 。
对于小马智行来说 , 一方面是商业化落地难题带来的支出高企 , 一方面是估值过高引发的融资困境 , 再加上如今的美股IPO窗口关闭 , 自动驾驶公司又要从哪里“搞钱”呢?
国内的IPO渠道无非剩下港股和科创板 ,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
据虎嗅披露 , 根据企名片上融资与工商信息获得 , 国内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都采用了VIE架构 , 包括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等 。
何为VIE架构?可以简单理解为 , 国内公司能够在满足本土监管要求的同时 , 实现境外IPO的一种公司架构 。
在不拆解VIE架构的情况下 , 由于港股允许公司无须改变现有的红筹架构或VIE架构上市 , 那么赴港上市就可能是一个最大可能的选择 。 而与之相反 , 要想回归科创板 , 拆除VIE结构是必然之举 。
如今 , 对于收入、利润微薄 , 且还要持续烧钱的自动驾驶公司 , 港股势必不会给到一个高估值 。
那么拆除VIE结构回归科创板呢?先不考虑拆解的难度问题 , 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 。 恰恰 , 这正是自动驾驶公司最耗不起的宝贵资源 。
还差一个“泡沫低谷期”今年4月28日 ,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 开展国内首个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 。 同时 ,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 发布首个示范区标准体系 。

百度、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得无人化示范应用道路测试通知书的企业 , 这一消息让众多行业人士沸腾 。 无他 , 和此前相比 , “无人化”是这次试点的关键词 , 即首次允许自动驾驶车辆“方向盘后无人” 。
但新规仍有所保留 , 服务商只能提供“主驾位无安全员、副驾有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 这一改动在政策层面尽管有重大意义 , 但在出行体验上却像极了黑色幽默 。
同样 , 明显可以感觉到 , 和这一消息属性类似的颇多市场动态 , 成了车企和媒体狂欢的舆论场 。 但每当行业越热 , 就越应该获得一场“泡沫低谷期” 。
“泡沫低谷期”是一个专有名词 , 关注新兴领域发展的人士对技术成熟度曲线不会陌生 。
1995年开始 , 咨询公司Gartner依其专业分析预测 , 推论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分成5个阶段 , “泡沫低谷期”是其中之一 , 而这5个阶段所组成的一条曲线被称为技术成熟度曲线 。
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又叫技术循环曲线或炒作周期 , 是指新技术、新概念在媒体上曝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2018年 , 根据研究咨询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 , 自动驾驶汽车正从“过高期望的顶峰”跌落到“幻灭的低谷” 。 事实上 , 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良好标志 。
该报告将这些技术的成熟度与它们所被宣传的力度进行对比 , 认为技术在实际发挥影响之前 , 往往会被大肆宣传和过度炒作 。 当这些技术成熟后 , 它们才不会被如此炒作 。
——最初 , 宣传力度会很大 。 随后 , 当技术在商业化落地或逐渐实现的时候 , 这种宣传就会消失 。 最终 , 供给新技术的资源会收紧 , 导致市场无法容纳更多的参与者 , 只有埋头苦干的企业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
在国内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中 , 行业曾在2019年进入一个 “泡沫低谷期” 。 彼时 , 相关公开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大幅缩减 , 各个车企也不再天天喊着何时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