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飞股价下跌,关爱优腾什么事?( 四 )


其一 , SVOD培养的是一种观看习惯 , 一种对品牌的认知度 , 线下租赁无法做到这一点 。 美国有线电视基本频道的周播模式体现得非常明显:如果没有品牌认知度 , 没有对电视网的忠诚度 , 当按需收看超过定时收看 , 电视台对广告商还有什么吸引力呢?
其二 , 锚定具体内容而非平台品质 , 则会在对目标观众投其所好的同时 , 加速抵消平台内容的多元性 , 带来内容决策上的极端分化 。 量化交易巨头Citadel的创始人肯·格里芬(KenGriffin)前段时间讲的一句话 , 放在这里作参考是合适的——“目前唯一对冲市场波动的方法就是尽量将投资多元化 。 ”
而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两个篮子里的人 , 只顾着计算眼前小利 , 却不设想一旦有个篮子没法卖了 , 那才叫没有后悔药可吃 。
马后炮为何没道理
既然流媒体的商业模式没有问题 , 那么问题来了:一些人对爱优腾的批评究竟有没有道理?
几乎每次行业波动 , 市面上就会涌现马后炮式的分析 , 指责长视频在某个时间节点做了哪些多余动作或少了哪些精巧布局 , 可就像《风起陇西》的台词——“天下大事 , 哪有万全之策?”过度的自我反省只是一种庸人自扰 。
实际上 , 批评之所以显得苛责 , 长视频的造血能力和盈利前景之所以被诟病 , 恰恰在于有些环节历来不是市场说了算 。
奈飞股价下跌,关爱优腾什么事?
文章图片
|Netflix是最贵的流媒体服务
至于什么叫“市场说了算” ,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Netflix涨价的“飞轮效应”:
以更高的内容预算生产更多的优质内容;
通过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吸引更多的付费用户;
通过更多的付费用户来增长营收;
从更多的营收中抽取更高的内容预算 。
Netflix提价之所以鲜受诟病 , 诀窍是每次都会先喂给会员一顿大餐 , 让用户获得一种花钱养大片的成就感 。 表面上是爆款剧充当了商业模式的润滑剂 , 但实际上“飞轮效应”的关键 , 恰在于每一步都没有场外因素卡脖子 。
去年跟一位私募的投研总监聊天 , 对方认为 , “优质资源的供给是加速集中的 , 需求永远在 , 而且在消费升级 , 尤其以三家里的爱奇艺来说 , 生产能力领先行业标准 , 如果不是监管侧的影响 , 其实会迎来巨大的机会 。 毕竟经历了这么多年内容生产能力的检验 , 三家其实都可以自己造血 , 竞争减缓、需求刚性、提价 , 压缩成本……”
一言蔽之 , 国内长视频困境主要出在供给 , 尤其是主推剧一再延宕 , 叠加疫情因素 , 只能在舆论飞矢中咬牙力挺 。
很多人会将供给不足简单归因为生产力不足 , 但实际上导致断档上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 一言蔽之 , 国内长视频的迷雾 , 既不是迷在商业模式 , 也不是迷在生产关系 。
但迷雾虽有 , 不代表飞轮在国内完全没转起来 , 在我看来 , 凡是能为平台有效谋利的 , 无论是商业模式上的 , 还是内容选择上的 , 都属于国内流媒体基于生存环境的内在创新 , 不应被市场过分责难:如已取消的超前点播、贴片广告、选秀综艺和甜宠偶像剧……这些步骤目的只有一个 , 就是先活下来 。
而且长视频活下来的同时 , 还能帮电影活下来 , 近年的PVOD(优质/高端视频点播)模式 , 就不失为一个一举三得(作者、观众、平台)的举措 。
以首创的爱奇艺为例 , 从2020年2月开启单片付费 , 到今年4月上线“云影院首映” , 推出点播分账(PVOD)加会员分账(SVOD)的双窗口期收益 , 并延长付费周期 , 不仅丰富了观众对电影的自主选择 , 也开放了内容的差异化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