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东南亚的猴子,如何解国内新药研发的近忧?( 二 )


起初 , 找到杨晨谈合作的 , 主要是新冠疫苗相关国内创新药企 , 因为康安途可以快速、准确地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受试者 , 并高效组织起来开展临床试验 。 杨晨意识到国内客户的海外CRO需求正在扩张 , 但市场放大的速度超过了他的想象 。 尽管东南亚各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新药审批体系 , 不同监管生态间的市场壁垒仍然很高 , 大多数医药企业的国内医药资源无法在出海的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 , 这就需要熟悉当地情况的专业CRO团队来提供支撑 。
短短几个月内 , 国内头部的医疗器械企业、传统药企纷纷联系上康安途 , 探索产品出口东南亚注册相关服务的外包可能性 。 “有几个合作意向很快落地 , 也有些在接触其他的跨境CRO团队 , 但市场确实是热起来了 。 ”杨晨坦言 , 2022年上半年 , 康安途就新增了多家创新药客户 。
远在东南亚的猴子,如何解国内新药研发的近忧?
文章图片
海外临床试验现场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风口之下 , 杨晨十分看好东南亚医药生态持续迭代带来的机会 。 “东南亚医药市场的潜力很大 , 很适合接近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企或者成熟医药企业作为出海的目的地 。 ”他表示 , “产品出海需要复杂的配套服务 , 康安途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他们出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的桥头堡 。 这个赛道上 , 巨头正在赶来 , 我们也在快速成长 。 ”
快速增长的猴场生意
自建猴场的想法 , 杨晨在头脑中酝酿了很久 , 启动起来后 , 进展很快 。 “这主要是需求驱动 。 ”他告诉动脉网 , 在新药研发的全流程中 , 试验用猴的需求放量很快 。 “药物本身结构越复杂 , 不同种群之间的代谢差异就越大 , 用小鼠、犬类等与人类亲属关系较远的动物来获得准确数据的可能性也越低 。 ”在越来越多的生物新药开发中 , 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准确评估被前置 , 食蟹猴的使用也在申报临床试验之外增加了预实验的需求 。 “我们最近接到了很多科研机构和新药公司的预实验需求 , ”杨晨表示 , “完成这些实验可以应用真正成为标准化的实验猴之前的普通猴群 , 但基础的养殖和检验条件仍需要满足 。 ”
现阶段 , 康安途已经完成了老挝猴场的1期工程建设 , 以远低于国内成本引入的近千只种猴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新药研发的预实验需求 。 “目前猴场的运营分两步走 , 一方面完善标准实验猴的养殖条件 , 培养申报新药临床试验的模式动物 , 另一方面在不破坏种群的前提下 , 为新药研发的预实验提供试验用猴 。 ”
杨晨表示 , 未来会持续加强猴场的建设和运营投入 ,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猴供给中心 , “从供需两方面看 , 未来3~5年内 , 实验猴供应仍将持续紧张 。 ”一份小范围调查显示 , 国内的2020年实验猴缺口已达2750只 , 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预计将超15% , 若不增加市场供给 , 每年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 。 同时 , 实验猴价格上升明显 , 据调查 , 上海部分单位实验猴采购价在2020年增长了80.42% 。
与此同时 , 老挝的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让实验猴养殖成本可以长期保持低位 。 “实验猴养殖主要有4类成本 。 ”杨晨解释说 , “首先就是种猴 , 老挝本身是食蟹猴的自然栖息地 , 野外存量很丰富 , 引进成本很低 , 而种猴的成本占了猴场运营成本的很大份额 。 其次就是食物、水电、人工等变动成本 , 这一块 , 老挝的优势也很明显 。 ”
具体而言 , 作为食蟹猴的自然栖息地 , 老挝的山野中广泛存在着适合给食蟹猴做食物的水果、河蟹等 , 这些天然食物相比人工配置的饲料 , 更适合食蟹猴生长 。 水电方面 , 流经老挝的湄公河在与中国云南接壤的部分高差很大 , 湄公河沿线分布的大量水电站可以输出大量低价电力 , 为猴场温控、清洁等提供充足的能量 。 而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 , 一直是东南亚国家吸引资本转移的红利 , 这也让猴场能够以远低于国内水平的薪酬 , 雇佣到食蟹猴养殖人员 。 “普通的实验猴养殖门槛并不高 , 老挝当地人基本可以胜任 。 ”杨晨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