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技术架构的设计方法( 二 )
如何应对这类问题我总结为一下几个技巧:
因果判断法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谈 , 要抓住事情的本质 , 要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 , 其实就是在谈通过表面的结果去探究真实的原因 。 所以在看哪些是决定性因素时 , 大家不妨用因果法去检验:这个因素到底是深层次原因还是诱导的结果 。
树干树枝法 有时候各个因素之前并不是单纯的因果关系 , 而是依附关系 , 就像是树枝依附在树干上一样 。 而我们要找到决定性因素 , 可以尝试这个方法去检验:如果把这个因素去掉会不会影响全局 , 是不是导致结论不成立 。 通过这样多轮的分析 , 是可以绘制出来树干的与树枝的关系 , 这个树干就是要找的决定性因素 。
支点撬动法 有时候各个因素之间可能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 , 或者这个关联关系太弱很难通过以上两个手段去确定关键点 。 可以尝试支点撬动的办法 , 即寻找可以激发这一堆要素的关键要素 。 我之前给团队举一个例子 , 国家抓经济肯定不可能是米面粮油各种琐碎地抓 , 肯定是找到几个关键点起到支点撬动的作用 , 如房地产行业 。 抓住这个就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 , 进而激发各行各业 。
以上是目前实践下来的抓取关键点的一些方法 。 但这里一定也要注意一个粒度问题 , 千万不要走极端 。 比如一提关键点 , 就去思考本质 , 一提到本质就去找根因 , 一找根因就挖到人性 , 然后得出来就是人性的原罪问题 。 这种都是没有任何营养的做法 , 也不利于事情的推动解决 。
1---2
这个思考方法的含义是:
当我们思考一些抽象问题/方案时候 , 需要对问题进行拆分(一分为二) , 通过分而治之的方法来确定每个小问题的边界 , 通过对小问题的解决来降低全局的思考难度 , 以尽快形成解决方案 。
这个应该不需要举例子了 , 大家日常都应该有所接触 , 这里只是列举几个比较典型的技术架构动作:
纵深拆解 拆解是非常好的一个将问题分而治之的办法 , 但要注意的是要做有机的拆解而不是物理的分解 。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关于故障指标这个课题的处理 , 我是见过有团队层层分解 , 把故障指标分解到每个同学身上 , 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 也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 我们应该是要做拆解 , 就是把要守住故障指标这个结果拆解成哪几类关键动作 , 进而要求团队关键动作做到位 , 而不是强行分解指标 。
横向解剖 【|上篇:技术架构的设计方法】做过实际研发的同学一定遇到一些业务需求的讨论 , 很多时候来来回回扯不清楚 , 而且经常会出现产品说这是技术架构问题 , 技术架构说这是业务需求问题 , 业务方说这是产品设计问题的现象 。 要破解这个僵局就需要把这个问题进行解剖 , 一层一层解剖清楚 , 把业务需求问题描述清楚 , 把产品设计搞清楚 , 把技术方案搞清楚 。 每一层都面向上游屏蔽下游的细节 , 才有可能把问题定义得清楚 。 一般来说 , 将这件事参与的角色进行解剖会更容易看得全面 , 更透彻 。
以上是我实践对问题拆分的一些方法技巧 , 凡事多看几层终归是能够更加有结构性地认知事情本事 , 也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1---N
这个思考方法的含义是:
当我们思考一些技术方案时候 , 不要仅局限在当时当刻的条件约束 , 要适当考虑系统的承载从 1 变到 N 的过程中的对系统架构带来的挑战 。
做技术架构师的都知道做架构要求有前瞻性 , 不能被业务拖着走 。 但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没有仔细思考如何才能够做到前瞻性 , 我总结为最关键的考虑的因素就是时间 , 把时间拉长来考虑关键生产资料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 通过去架构这种变化所得出来的方案就具备了前瞻性 。 一般意义上来说 , 我们平台演进的生产资料抽象地归纳为三类:
- 2022美国大型枪击案全程在线:吃鸡群学技术、游戏直播站展现血腥
- 本文转自:东南网东南网6月18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婕)6月18日|引领技术浪潮,助力信创发展——电子信息集团携创新成果点亮第二十届海创会
- 1968年7月18日|第一位技术型ceo:回归本源用实力说话
- 芯片|阿里云架构变革背后:刺破宁静 激活新增长
- 智能手机|新技术将替代智能手机?会是什么?比尔·盖茨曾做出大胆的预测
- 西门子|ETC的技术落后吗?为什么不直接扫描车牌绑定微信或支付宝呢?
- 技嘉|微星,华硕,技嘉的主板技术对比:差距无法接受
- 本文转自:大象新闻富豪们想变年轻想疯了。|富豪纷纷入局“重返年轻”技术:贝索斯30亿美元搭上末班车
- 第四届数字中国技术年会“场景金融·新引擎”主题论坛在西安召开
- 华为鸿蒙系统|鸿蒙3.0的新特性:八大改变,并有望下放计算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