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为阻止中国半导体崛起,美国在做这三件事( 三 )



5月23日正式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 , 除了在声明中提到要增强半导体供应链的“透明度、多样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并没有公布目的更明确的成果 。 据白宫披露 , 对于每一个成员国在相关议题上行动的实质性讨论 , 要等到接下来的“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步进行”“仔细定义” 。

此外 , 5月以来 , 美国频频与亚太地区国家推进双边协议 , 寻求建立独立的产业链 。

5月2日 ,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访美期间 , 双方就2纳米芯片的研发、遏制中国技术获取等议题商讨合作框架 。 5月20日 , 拜登在参观韩国三星在平泽的工厂后宣布成立美韩半导体产业“新联盟” 。 据韩方披露 , 该联盟可能将让韩国企业更多地获得美国技术和设备 。

马新社5月25日报道 , 美国与马来西亚于当日签署了关于半导体产业的美马合作备忘录(MOC) 。 5月28日 , 据印尼之声报道 , 美国高通近日正在与印尼工业部商讨在印尼建厂事宜 。


▲4月29日 , 我国国家集成电路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半导体硅片抛光车间内 , 工作人员在调控生产设备 。 图/IC photo

4
美国的“三板斧”远非铁板一块

近期美国使出的“三板斧” , 看似来势汹汹 , 却远非铁板一块 。

就立法而言 , 一年多来美国国会一连推出了四个相关法案 , 至今一个都没有落地实施 , 允诺给三星和台积电在美建厂的补贴资金 , 至今也没有到位 。 参众两院、美国两党同游说利益集团相互掣肘 , 不知何时才能拿出有效方案 。

即使是看似强大的游说集团、产业联盟也是各怀心思 。 据美国新经济思想智库(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在2021年10月披露 , 这些科技巨头齐心协力游说美国政府早日通过《芯片法案》 , 给半导体行业上百亿美元拨款 , 并不是因为这个行业“缺钱” , 而是相比投入研发 , 它们把更大量资金用于回购 , 即通过购买自己的股票来推高股价 , 获得更多金融收益 。

据统计 , 英特尔、IBM、高通、德州仪器和博通这五家企业在2011-2020年间进行了总计2490亿美元的回购 , 相当于其利润的71%;苹果、微软、思科和谷歌这四家公司在2011-2020 年间总共花费了6330亿美元进行回购 , 金额约为《芯片法案》中财政拨款的12倍 。 就这一问题 , 拜登政府始终保持沉默 。

就外交领域而言 , 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的韩国在面对美国的“新联盟”提议时 , 态度有所保留 , 表示“该提议并不是完全可接受的” 。 据韩媒报道 , 韩国如此表态是因为“与美国的合作当然是重中之重 , 但最大的市场(中国)也至关重要” 。 据三星披露 , 2021年三星在中国的投资已达460亿美元 , 其中 , 三星电子在西安的工厂的产能占三星闪存总量的42% , 占其全球产能的15% 。 韩国的海力士则在无锡布局了DRAM芯片模组制造厂等其他半导体代工制造产业链 。 这种对美国“拉小圈”行动不甚热衷甚至“两头下注”的行为 , 在半导体产业经济体中并不鲜见 。

半导体产业的性质和中国在其中的体量决定了 , 靠“拉小圈子”“使小绊子”来围堵中国 , 这条路注定不会好走 。

半导体产业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 , 又是高度技术驱动的产业 , 这就意味着该产业的头部国家为了占领下一个技术高地 , 将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创新和试错 。 产业的未来说到底 , 终将取决于研发投入和市场 。 而如今的中国 , 恰恰是半导体行业最大市场和最大资金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