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AI 帮助「渐冻症」,「商汤」有一些新想法( 三 )


正优化着 , 沈莉的消息传来:「已经气切了 。 」
当病症波及到呼吸肌群 , 病人逐步会感到呼吸困难 , 需要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 , 再或者 , 气切 。 气切是呼吸功能衰弱的病人会采用的治疗方案 , 将气管与软骨之间横向切开 , 以建立人工呼吸道 。
这一次见到时 , 沈莉躺在床上 , 没有了呼吸面罩的遮挡 。
「没有被吓到 , 被惊艳到了」陈建通答到 。
沈莉只有眼睛还可以活动 , 通过眼动仪 , 用眼睛打字、用眼睛交流 。 积极乐观的沈莉 , 同时也是陕西省渐冻人关爱互助协会的副秘书长 , 她会在病人的微信群里分享早安心语、家庭护理的知识 , 缓慢艰难 , 安慰和鼓励其他病友 。
她与AI看护系统约定的「暗号」 , 是完全基于眼部动作的——按照沈莉适合的频率 , 连续的眨眼动作——用最简单、适用的动作 , 触发主动呼叫 。
如何用 AI 帮助「渐冻症」,「商汤」有一些新想法
文章图片
「这个就是 , 特别简单、也好用 。 叫我就不用打字了 , 眨一眨 , 那个系统就叫 , 我就过来 。 」沈莉的爱人王教科说 , 「晚上也是 。 之前晚上叫我 , 就哼哼、或者哭;后来有机器 , 眼睛打字有时点不准 , 她也着急 , 报警声音太大 , 也怕扰民 。 这个(AI智能看护系统)就是晚上也是 , 眨眨眼 , 声音提前设置好 。 」
商汤AI智能看护系统 , 从初代技术研发时 , 就选择用多光谱成像传感器 , 不受光照条件影响 , 支持24小时无间断工作 。 「病人和家属 , 总归得休息 , 晚上要关灯睡觉 , 但看护又不能停 。 」陈建通经历过多次夜间系统测试 , 试图感同身受 , 理解病人家庭的苦处与需求 。
「可能AI的温柔 , 就是不会疲惫、永不间断的守护吧 。 」
04让我妈能轻松一点吧
每天晚上 , 在外打工的张哥都会跟家里打视频电话 。 「跟我妈聊下 , 看看我爸 , 看他一天吃什么 , 什么状态 , 吸了几次痰 , 类似这些」张哥说 。
父亲和张哥两兄弟原本都各自在外打工 。 2018年的时候 , 正在工地上砌墙的父亲 , 感觉右手拿不起东西了 。 「最早的时候 , 还是我爸自己去看的 , 我们当时都不知道 。 」张哥回想起父亲发病到确诊的过程 , 病情也随着时间流逝而发展 。
刚开始 , 一家人前往西安 。 父亲的病被当作「颈椎压迫神经」 , 甚至做了手术 。 短时间缓解后 , 很快症状又变得严重 。 后来一家人从西安到北京 , 做了很多检查 , 还差点买了所谓「偏方」——渐冻症是渐进发展的罕见病 , 发病率低 , 病情复杂 , 难确诊、易恶化 , 这本身也给治疗和养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
兄弟俩还得打工 , 父亲发病后主要由母亲照顾 。 父亲曾经每日用沙袋练臂力 , 短短几年 , 就已经瘦骨嶙峋 , 如今卧床 。 今年初 , 一家人痛苦抉择后 , 选择做了胃部手术 , 让流食可以直接打进胃里 。
翻身、吸痰、被注射食物、被按摩肌肉、无声地躺着 , 是进入2022以后父亲的常态;在日常家务和照看家里小生意的基础上 , 帮助翻身、帮助吸痰、注射食物、搬动身体、按摩肌肉…是进入2022后母亲的常态 。
「我妈一天 , 真的挺累的 。 」无论是想到父亲 , 还是想到母亲 , 张哥的声音都带着颤抖 , 「每天五六点起 , 每隔半个多小时 , 我爸会叫我妈一次 , 翻身之类的;隔两三个小时喂一次饭 。 」晚上也很难休息 , 父亲一晚上可能要翻个七八次身 , 叫醒 , 翻一次身 , 大概要折腾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 , 然后再叫 , 再翻身 。 「可能我妈一天就睡五六个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