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复原数十年前的老菜谱 味道真的会好吃吗?( 三 )



带鱼游上内陆人的餐桌,也少不了食谱的推波助澜 。
1957年,带鱼丰收,成了中国人最易得的海鱼品种 。冻得邦邦硬的大坨带鱼摆在店里,谁要来买,售货员就用锤子往下一条条凿 。
买带鱼不需凭票,但起初因为不会吃,购买者寥寥 。于是1959年,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带鱼食谱》,茄汁、干炸、面拖、红烧,列举几十种吃法,教内陆朋友烹调 。
菜单|复原数十年前的老菜谱 味道真的会好吃吗?
文章图片

为解决口粮问题,国家推广种植亩产更高的白薯、土豆 。
于是有了《粗粮细作一百种》、《地瓜食用法》、《山药蛋吃法一百种》、《马铃薯吃法四百种》 。
吃过白瓤番薯的朋友大概知道,那时高产的白薯口味远不如今天甜美,粗粝而无味,吃多了还要反酸 。
但有白薯可吃,已经是种幸运 。
菜单|复原数十年前的老菜谱 味道真的会好吃吗?
文章图片

更多连白薯也没得吃的人,只能学会糊弄自己 。
最有名的糊弄方式是“双蒸法”,也就是把米先蒸一次,再加水蒸第二次,让米粒看起来比正常蒸出来要膨大许多,视觉上十分出数 。
但当然,碳水化合物总量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并不会因为多加水而真的变多,不过是眼睛骗肚子的把戏 。
饥饿最严重的那几年,普通食谱几乎销声匿迹 。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市地区自主编写的《野生食用植物》图鉴,教导人们如何靠野菜树叶挣出一条命来 。
《北京地区食用野生植物和有毒野生植物图谱》1961年3月出版,书中列出48种可以吃的野生植物,9种经过严格处理才可以吃的野生植物和16种有剧毒不可吃的野生植物 。
排在第一位的,是每逢灾年必净身的榆树,关于它的食用方式,书中这样介绍:
清明节前采嫩榆钱,洗净,掺粮蒸吃 。芒种后采嫩叶,阴干后贮藏备用,如果先蒸一蒸再阴干,味道更好 。叶子和榆钱吃法相同 。发芽前从伐倒的树干和根上剥皮,去掉粗皮,晒干磨成榆皮面,可掺粮混吃 。
最后图谱强调:“注意活榆树不要剥皮,剥皮后会死去 。”
第二位的杨树,要先烫再泡,泡两三天去除苦味才可入口 。第三位的柳树,泡过后还要挤去黄水,“不可多吃,吃得不宜太久” 。
菜单|复原数十年前的老菜谱 味道真的会好吃吗?
文章图片

好不容易挨过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后动荡的十年里,菜谱又被批评为“毒草” 。
上海召集锦江、和平、华侨饭店等知名酒楼编写的《菜谱集锦》,因为大肆宣扬吃喝,被斥为适应资产阶级需求,推行和平演变,腐蚀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的罪证 。
为此各地风声鹤唳,一时间菜谱界万马齐喑 。
但改革开放后,菜谱立刻成为最早复兴的出版物之一 。
1983年,《中国烹饪》杂志创刊,为一代饕餮启蒙 。
1992年,王柏春《红楼菜谱》问世,写遍63种红楼菜 。
菜单|复原数十年前的老菜谱 味道真的会好吃吗?
文章图片

1995年,张伯寅《西游记菜谱》问世,把从齐天大圣到玉皇大帝,统统做成了谐音梗菜肴 。
菜单|复原数十年前的老菜谱 味道真的会好吃吗?
文章图片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