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信上车碰壁,腾讯选择“云造车”( 二 )

在业务层面 , 腾讯智慧出行推出的这些产品 , 并未停止“上车的步伐” , 只是该合作的厂商也都合作过了 。 在腾讯的朋友圈里 , 最出名的客户是宝马 , 再就是国内车企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等 , 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几家头部的汽车品牌 , 难有更进一步扩张的空间了 。
剩下的工作 , 就是对这些品牌推出的新车型 , 进行适配等工作 。 但要配合车型迭代 , 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 。 而且 , 腾讯在车机端提供的这些功能 , 是否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 还取决于车企的基础能力 , 而非全部靠腾讯自己来决定 。
在BMW iX上的微信车载版、爱趣听、腾讯小场景功能
2022年 , 腾讯需要在汽车行业里讲一个新的故事 , 一个市场前景更大的故事 。
“我们面对汽车行业的合作 , 确实有进化的过程 。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告诉虎嗅 , 虽然腾讯在出行领域领域的服务重心在变 , 但核心方向一直没有变 。 “我们坚持的是腾讯的三种核心的基本点 ,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 , 例如云、图以及一系列的数字科技的能力在内的数字基座;二是用户连接和用户服务能力;三是生态的连接能力 。 ”
如此来看 , 腾讯在过去几年已经把用户服务、生态连接的事情做得比较透了 , 剩下的只是花时间继续深耕了 。 而反过头来 , 在数字基础设施这块 , 车企的需求和腾讯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大方向已然形成了交叉点 。 那么云和图 , 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腾讯当下在汽车领域最重要的两个新产品 。
更重要的是也与腾讯整体业务进行协同 。 就在前两天 , 腾讯云官微宣布 , 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已经实现全面上云 。 这意味着 ,包括QQ、微信、腾讯视频、王者荣耀在内的腾讯内部业务 , 已经和腾讯云的外部客户一样 , 采用基于公有云的模式开发运营 。
“任何一个行业 , 当它要走到规模化的时候 , 云是它最快规模化的一个手段和工具 。 ”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告诉虎嗅 , 海量用户进来以后 , 对计算的要求是呈几何级上升 , 对存储的要求也是几何级上升的 。 而云的这种弹性能够保证存储的要求、计算的要求 。 “因为你要和竞争对手拼效率 ,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更先进的底层的计算工具提供出来 。 ”
所以 , 在腾讯的重心转变的另一面 , 其实也是车企对云的需求在增长 。
车企的数据 , 甘愿交给大厂保管
在汽车云行业 , 有“四朵云”之称——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 。
根据沙利文报告 , 在大中华区已有超78.3%的车企选择“本土化”云计算厂商 , 这打破了很多汽车圈人对“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印象 。 但是头部市场竞争激烈 , 排名前五的几大厂商 , 已经占据了近70%的市场 。 当然 , 还有像字节跳动的火山引擎这样的新玩家入场 , 对汽车云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
那么 , 车企为什么需要云?
以蔚来为例 , 在过去蔚来通过OTA升级的方式对车辆进行了81个软件版本的迭代 , 超过400多项体验的优化 , 以及200多项功能的新增 。 更具体到座舱的语音交互来看 , 蔚来的NOMI , 每日总对话次数达180万次 , 每日对话人数达到14万 。
一般来说 , 车辆的软件包会被放在OTA云端服务器上开始交互 , 最终再分发到终端车辆、完成刷写 。 换句话说 , 蔚来车上的软件包更新 , 是从腾讯云那边“送”过来的 。
“面向座舱里面的内容发布、服务发布 , 对云化需求蛮强烈的 。 ”在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看来 , 在后端的服务端里面 , 云端的接入的效率、计算的效率、存储的成本、以及到服务发布 , 是具备了更强的优势 。 “我们认为今年是端云一体化的元年 。 ”